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杜鹰: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 作者:杜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0 录入:王惠敏 ]

2014年以来,国务院启动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价补分离”,即把附加在价格上的保收入功能剥离出来,恢复市场定价机制,同时通过价外补贴应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

几年来的改革总体上是成功的。一是建立了市场价格机制;二是国内价格大幅回落,国内外差价大幅缩小,进口量减少很多;三是市场主体入市积极性很高;四是原料成本下降;五是国家同步给补贴。

对下一步改革提三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补贴办法。小麦、稻谷改革后的补贴可以考虑与已经整合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补贴挂起钩来。

二、适度加快东北玉米去库存进度。加快去库存,除了继续支持饲料、淀粉加工转化外,建议扩大燃料乙醇和环保地膜生产,这方面的潜力很大且技术可行。

三、按照“保留框架、增加弹性”的思路深化小麦、稻谷价改。为什么要保留最低收购价框架?因为小麦稻谷是口粮,重要性程度高,且可替代性差,生产又高度分散,把价格放开,单靠补贴难以稳定生产者预期,有必要保留价格托底政策。增加弹性,就是定价水平应尽量贴近市场,一般年份以不启动最低收购价为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粮食收储企业的改革。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人民政协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