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农村金融供给正在走融合式发展道路

[ 作者:张宏斌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26 录入:吴玲香 ]

201512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促进农村发展中,要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以蚂蚁金服、京东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供给的主体正在拓展农村市场。蚂蚁金服将成立不到一年的网商银行整合在其农村金融的服务平台上,推出旺农贷,同时启动千县万亿计划,强力推动支付宝落户县域。京东推出与中华联合保险、新希望六合协同打造的针对养殖户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同时,继续大力发展其推广员队伍,发挥京东的地面部队优势。

蚂蚁金服、腾讯入股邮储银行,并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农村金融发展。蚂蚁金服和中和农信战略合作,计划携手把普惠金融服务扩展到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3年内将互联网+精准扶贫推广到3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上述两家电商背景的主体正在采取与传统涉农金融机构融合发展的策略,而传统涉农金融机构也正在大力发展手机银行、大数据平台、电商平台、网贷平台等,两个阵营正处于互相借鉴,尝试合作的阶段。

电商高调进军农村金融领域

在中央一号文件发出之前,电商就已开始进军农村金融这片蓝海,不过电商巨头对这块市场仍然在摸索阶段,如走在前端的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

2003年的淘宝村,到2012年的遂昌模式,到2014年的千县万村计划,到2015年的智慧农村,阿里巴巴的农村电商战略步步升级。阿里早前还发动内部全体员工,在家乡寻找村淘合伙人等,将服务方式从线上的数据化平台,转到线上+线下熟人模式。蚂蚁金服与阿里巴巴电商集团涉农部门(村淘)、菜鸟物流等业务线共同打造金融+电商+农村生产的闭环农产品(000061,股吧)供应链,结合金融、互联网和农村,运用大数据解决农户生产问题,并逐渐渗入贷款理念,服务农民用户。蚂蚁金服官网显示,支付宝联合广大银行服务了超过6000万农村用户,蚂蚁小贷则为68万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累计提供贷款1400亿;而蚂蚁金服发起设立的网商银行2015年也为农村用户专门推出了服务农户和村淘小二的互联网纯信用贷款——旺农贷,一年来已覆盖全国25个省市区234个县市的4852个村庄,农户户均支用金额4.7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计划已经累计为超过2.5万名回乡回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专项资金支持,累计发放资金超过10亿元。

京东提出“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生鲜电商战略和农村金融战略,意在搭建完整的产业链,从农民把农产品生产出来并卖到城市,回笼资金后再从城市购买工业品、农资等物品,用于消费、理财和再投资。京东拓展渠道下沉战略,通过乡村推广员试点授信,201510月,东京金融还发布了农村信贷产品京农贷

此外,农业龙头企业也借助其成熟的农业产业链优势进军农村金融市场,由农牧龙头企业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与新希望集团投资成立的希望金融20153月上线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农牧供应链金融,串联农牧供应链上、中、下游资金渠道,为从事农牧产业的广大农村小微企业及优质农户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可靠安全的金融解决方案。截至2016510日,希望金融平台交易额突破15亿元,上线一年未出现坏账,也一定程度反映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对整体风险的控制优势。

新型供给是否带来增量有待验证

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出现,对于农村金融生态发展有着积极的一面,它既是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的有机结合,又从外部促进了传统金融供给主体的变革。但是,当前是否产生增量效应,是否能够更加精准地服务好三农,有待事实检验和证明。

在传统和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公开所得数据方面,传统的涉农中小金融机构的数据最终还是汇总到央行及银监部门,而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主体的数据来自其自身公布。在数据方面的统计口径、统计依据都不完全一样,很难进行直接的对比。

从可获得的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6.30万亿元,涉农的中小金融机构是支农、支小的主要力量。蚂蚁金服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蚂蚁小贷已为68万农村小微企业累计提供超过1400亿元的信用贷款。由于披露的是累计贷款而不是贷款余额,算上蚂蚁小贷的前身阿里小贷,这些成果应该是在超过5年的时间内取得的,尽管从一家机构的角度来看已是很大的规模,但是放在整个农村小微企业贷款的大盘子里还属于很小的部分。同在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也遭遇了农村金融的挑战,数据显示,截至20163月,网商银行开业8个月累计服务小微企业数量破80万家,累计放贷450亿元,大部分贷款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者,其中针对农村的贷款45亿元,仅占1/10

目前,农村金融已经成为互联网电商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但在征信信息缺乏的农村开展金融业务,电商系的金融机构面临巨大挑战。大量的农民没有网购记录;没有网络支付和理财的信息,从未有过信贷记录。这些在网络和信贷系统中无痕的客户,电商最擅长的数据驱动的信贷模式缺乏数据基础而毫无用武之地。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就是面向农村和农户推出理财产品(这的确也属于金融服务,但并不是能够促使农村真正改变的金融服务),农村生产经营性的融资需求并未能得到满足,农村发展潜力难以得到真正释放。

农村贷款难并不是供给单方面出了问题,而是缺少真实有效的需求。农信系统的存贷比普遍而言都还有较大的空间,这也不是互联网+”马上可以解决的问题。金融的本质含义在农村需要重新定义,它既不是被借用的普惠金融概念,也不是互联网+”的一种电商增值,而是在农村及农业良性发展基础上的多样性金融类别的总和。农村金融缺乏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能够让中国农村和农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内容,为做这些内容的人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这才是农村金融的真正使命。

值得肯定的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经从最初的高调宣传转向更加务实的探索。蚂蚁就与村淘和中和农信等内外部伙伴合作放款,例如,与农村淘宝合作,在电商平台数据的基础上,再由本村的村淘合伙人搜集线下信息来放贷。如果当地暂时没有村淘服务站,而中和农信又在当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就由信贷员与客户接触。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熟人信贷的模式,使原先纯线上放款模式下的不可能客户变成可能。京东金融也在积极利用京东自有物流的网络优势,拓展农村业务渠道下沉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推广员队伍,发动京东的地面部队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金融时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