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门。

由长沙西行,步入319国道,但见国道两旁的梧桐树高大挺拔,枝叶交叉相连,宛若搭起一条郁郁葱葱的长廊,阳光穿过枝叶间的缝隙闪耀在长廊上空,五彩斑斓,小鸟儿嬉戏呢喃,行走其间,犹如徜徉在森林深处。继续往西,在望城与宁乡交界处,一座矗立在眼前的、红黄两色相间的门状建筑物——宁乡门告诉你,越过那张门,你就来到了宁乡东部的风情小镇——夏铎铺镇。
千年古驿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烟云
夏铎铺这个名称,来源于驿站。驿站和驿道起源于战国时期,那时称为邮驿,备有驿夫和马匹,供传递文书之用。夏铎铺为驿道递铺,按驿道体例,十里一铺,二十里为大铺,三十里设驿站。夏铎铺为驿道大铺,古时称大为夏,夏驿即是大驿。大递铺立有一大铃,古时称铃为铎,故名夏铎铺。
而当时的驿站,设立在金宁乡门所在的天马山油草铺地段。由油草铺向西,原来是没有公路的,因此抵达宁乡必须通过一个千年关卡——石仑关。
石仑关位于宁乡十景之一的“天马翔空”所在地天马山下。《宁乡县志》称:"两山并立腾耸,如天马并首翔空。”清人赵维藩曾作诗记其趣:“地灵推出山为马,天帝乘将上碧空。只恐夜深龙化去,故教石柱锁云鬃。”这里的古驿道从油草铺经石仑关穿过。天马山地势险要,在石仑关关口峡谷很窄,所以这里易守难攻,历来为长沙通往宁乡的大门,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在这里发生过一场惊心动魄、义薄云天的战争,故事至今流传于民间。赤壁大战后,关羽主动请缨,带五百校刀手来夺长沙,与长沙太守韩玄手下大将黄忠在石仑关下大战,想用拖刀计,黄忠穷追不舍,马到溪桥,关羽回头大喝一声,黄忠坐骑闻声一惊,马失前蹄,将黄忠掀下马来,关羽不忍乘人之危杀之。第二天,韩玄命令黄忠用箭射杀关羽,黄忠感恩关羽的义气,也不忍心伤害他的性命,一箭射在了关羽头盔的红缨上。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两位英雄,把黄忠马失前蹄的溪桥叫做惊马桥。

这里,也是宁乡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个战场,宁乡军民浴血奋战,为保卫宁乡而顽强战斗。1945年9月15日,长衡地区在长沙举行投降仪式,王耀武接受日本投降。芷江洽降结束后,国民党宁乡县长陈敦和于9月1日电令日军驻县城8012部队荒木贞夫派代表到仙凤乡(今夏铎铺)银花桥洽降。9月4日上午,陈敦和与县警察局沈诚在宁花桥县警察大队驻地对日军代表荒木贞夫、中谷金三进行训话。下午4时,日军“复兴部宁乡分所”所长陆军少尉中谷金三向陈敦和献交日本《宁乡县政务移让证书》和《宁乡县建造物引继书》。9月5日,县警察大队武装由沈诚率领进入县城,11日,最后一批日军被驱逐出境,宁乡终于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至今,石仑关绿草茵茵的小道之间,古驿道的片片青石犹在,夜深人静之际,仿佛还能听到山谷间“哒哒”的马蹄声叩击着岁月的沧桑;关王庙、关王塘、练兵台、古战壕的遗迹还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惊天动地的历史故事。
名士之乡 演绎着昂扬的人文情怀
香山绵延于夏铎铺境内,与岳麓山遥相呼应。自古岳麓多才俊,香山也是如此。也许是因为香山的挺拔俊雅,也许是香山的万亩竹海孕育的向上情怀,夏铎铺涌现了一代代的杰出人才。
“一门三进士”的童氏家族,清初才子陶汝鼐、晚清名吏童兆蓉、湘军名将黄万鹏、辛亥革命先驱黄钺将军父子、民国上将洪兆麟、抗日名将洪行、新疆和平解放功臣陶峙岳等等,都出生在香山脚下。“一门三进士”享誉湖湘,成为一段佳话美谈。童翚(1794—1864),号云奎,派名道晖,他是玉潭书院山长,?张之洞老师,宁乡龙凤山人。清嘉庆己卯年举人,道光十三(1833)年癸己科三甲进士,历任贵州定番州知州、毕节县令、黔西知州等职,曾任玉潭书院山长。道光二十三(1843)年童翚写《笑史?牟言》,他的著作辑录为《企石山房诗存》十六卷。童秀春(1813—1868),?晚清大才子,号圭农,童翚之子。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充国史馆协修、广东候补道保肇罗兵备道员加盐运使、授通义大夫。他博学多才,总纂修同治《宁乡县志》。童秀春曾题联于宁乡云山书院讲堂:宰相须读书人,请业执经,即他日立朝地步;秀才以天下任,正心诚意,在当初入学工夫。另一幅为:沩山沩水有奇光,读圣贤书,致用当储公辅器;名儒名臣无二道,任天下事,存心须在秀才时。童秀春的孙子童锡焘为清末最后一科(刘春霖榜)二甲进士,翰林院庶吉士。
一个家族出了三个进士,并还有很多族人成就斐然,家族名人绵延至今,实在是令人赞叹。如童兆蓉(1838—1905),是注重民生的晚清名吏。曾担任陕南兴安知府、浙江温处道台等,他为官以注重民生而著名,对于救灾恤患尤为重视。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温处道,奉行新政,推行新学,选拔资助留学生,开办蚕桑学堂,赈灾备荒,为民筹谋,清理积年教案,主持正义,打击了教会的嚣张气焰。龙凤山中学即为童故居所在,现留有围墙炮台。再如童恩正(1935—1997),是全国政协委员,考古学家、科幻作家。先后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四川大学、美国匹茨堡大学任职教授。其作品著名电影《五万年前的来客》《珊瑚岛上的死光》,被评议为中国科幻小说重文学流派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的先驱。
明末清初被誉为“楚陶三绝”的大才子陶汝鼐,也是出生于此,他题写的沩山密印寺山门对联“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闻名遐尔,其子陶之典为清前期诗人、医学家、大清内阁中书。
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与夏铎铺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沉淀着这一方圣土的厚重底蕴。
山水美镇 流淌着脉脉的风情诗意
夏铎铺除了优美的自然景观,更有很多美丽的屋场。
官塘坳屋场位于夏铎铺镇龙凤山村东南部,毗邻香山国家森林公园,紧邻省道208线,交通条件便利。这里人文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民风淳朴。明末清初文化名人陶汝鼐就葬于这个风水宝地。陶汝鼐曾主编《长沙府志》,在诗、文、书三个领域具有颇深造诣,世人称其为“楚陶三绝”;其“事母曲尽孝养,处族党多厚德”的风范也流芳千古。还有很多当今的政界精英、商界翘楚生于斯、长于此,是年轻后辈学习的楷模。
官塘坳依山傍水,空气清新,自然山水与人文风貌相得益彰。这里沥青路面,整洁干净。两旁花木青翠,令人赏心悦目。沿村路而上,可以看到一个文化广场,陶汝鼐的雕塑矗立于北边,传统文化宣传栏环绕广场,给人以肃穆宁静之感。道路两旁的民居,有大气豪放的别墅,也有简约朴素的小屋。庭院洁净,绿意盎然,一幅典型的江南乡村画卷。
在龙凤山中学附近,也有一个美丽的屋场——童家屋场。一条曲曲折折的环形路连接起整个村落,田园、菜土、池塘就在房前屋后。人与自然不是贴近,而是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村民们在农闲时栽种花草,裁剪绿篱,把菜园打扮得像花园一样。做饭的时候,随手到园子里扯点青菜,到鸡窝了掏几个鸡蛋,这是真正的生态生活。没事的时候,串串门,聊聊天,日子简单朴素,却又其乐融融。
现在的龙凤山中学,就是以前“童氏”家族的祖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地养育了人,而人也赋予这片土地以更深的文化内涵,这就是所谓的人杰地灵吧。童家老屋的房子已经被改造,但围绕这房子的百年老围墙得以保留下来。手抚城墙,还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在无声的泥砖间慢慢传递。
走入夏铎铺镇区,让我们眼前一亮。一栋栋色彩鲜艳的房子矗立于街道两侧,每栋房子造型各异,颜色搭配非常协调,温暖而靓丽。如果不看那招牌上的文字,我还怀疑是不是到了一个北欧的小镇。马路整洁漂亮,一条橙色的自行车道穿街而过,一队骑行者悄然驶过,这完全就是一种充满风情的生活情调。
朝阳透过树枝照射在了房子上,街道更加明亮。此时的夏铎铺,如一位刚刚梳洗打扮好的青春少女,待字闺中,等待着她心上人的悄然探访。
现在,你也可以找个时间,骑上自行车,从天马新村开始,沿着橘红色的自行车道一路向西,去领略镇区错落有致、五彩缤纷的风情民居,去欣赏沃野千里的田园风光,去品尝原汁原味的生态美食,然后直达香山,开启一段脱离世俗的山野慢生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宁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