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如何重塑农业界的“工匠精神”?

[ 作者:中国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01 录入:吴玲香 ]

一段时间以来,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热议的名词,各界都在重拾曾经存在却又遗失了的工匠精神

因食品安全、土壤污染、滞销等问题被诟病的中国农业,尤其需要工匠精神来重塑。

匠心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推崇的品质,别具匠心、匠心独运等词语就是这一美好品质的衍生。近些年来,社会大环境的浮躁导致工匠精神越来越匮乏,人们在追名逐利中迷失了方向。

在农业尤其是种植业中,工匠精神代表了敬畏土地、追求品质、钻研技术的精神。

然而,或因生活所迫、或因追求高效益,很多种植者任由化肥农药侵蚀土壤、毁坏品质,加上缺乏学习新技术的动力,盲目跟风种植成为习惯,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频频陷入滞销困境。

对于广大种植者来说,要想做好农业,就要先重塑匠心!怎么重塑?靠的是一股子认真劲!

褚时健,88岁高龄,扎根土地坚守橙园十几年,把一种普通的橙子打磨成励志橙,在橙子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成了专家,被社会誉为最具代表性的匠心农人

有人说,我沿用古法种植是有匠心吗?我搞有机农业是匠心吗?说是也不是,匠心不是保守的坚持传统,与主营哪一农业类型无关,而是蕴含创新的精益求精。

农业生产经营中,产前、产中、产后任何环节都有无数可以创新和优化的可能,只有我们的种植者把农业技术当成武装自己的力量,我们才能打赢与进口竞争、与市场竞争之战。

现如今,得益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农技也与互联网有了深度结合,农户不再向以往那样,想咨询专家却没有渠道、没门路,完全可以通过云种养等农技问诊平台,实现即时咨询,免费问诊。

技术是手段,心态是关键,如果你有了匠心精神,你也可以像褚时健种橙子一样伺候自己的土地。只有这样做的人多了,我们的产品就不会倒掉、烂掉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网科技2016-04-01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