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在两会驻地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时代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园区发展机制,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园区现代化建设水平。
“可喜的是,我国提前实现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杨玉成说,当前,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生态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绿色生产技术”可持续、可循环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实现由过度依赖农药、化肥的“化学农业”向“绿色环境、绿色技术、绿色产品”的生态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杨玉成表示,现代农业园区要及早启动农药、化肥“减量化”计划,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直至停用一切有害投入品,强力推进病虫害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国家主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各地严格执行,确保面源污染防治计划的顺利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度使用、地下水超采、农业内外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杨玉成对此表示,一方面,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科学制定投入品使用标准,对不达标园区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园区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应用。在园区率先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提升农业生产综合竞争力,彻底解决农产品不安全问题,使园区真正成为安全食品的供应地。此外,还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在园区率先推广节水技术。“尤其是华北区域作为地下水的大漏斗区,更应限采地下水,用足用好地上水。”
建设好现代化农业园区仍须不断完善体系建设。杨玉成认为,要推进科技进步体系,进一步推进生物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提升园区科技现代化的水平;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园区建成规模经营和融合发展的示范区,不断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应率先在现代农业园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带动全国农村实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全覆盖。”杨玉成说,要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要求,建立服务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以此示范带动各地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
如何创新园区的发展模式?杨玉成认为,应着力推广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突出园区体验功能,并不断创新园区新业态。例如,发展籽种农业,用于科研攻关、品种选育等;发展休闲农业,为游客提供服务;发展会展农业,以展览、节庆、农事等为载体,拉长产业链条;发展创意农业,把文化艺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结合起来,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开辟全新空间。
此外,还可以打造特色小镇建设,促进城镇建设和都市农业、现代农业相结合,建成宜农宜游、服务“三农”的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
谈及发展农业园区仍须在哪些方面着力,杨玉成表示,还须在完善园区发展机制上下功夫。首先,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加大园区设施农用地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园区优先承担各类农业产业项目,各涉农部门对农业园区申报实施的项目给予重点倾斜。
其次,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在园区构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园区承接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的能力。制定落实好科技人员创业鼓励政策,加快科技人员自带自主知识产权入园创业步伐。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科技服务,推动线上线下农业科技成果交易,打造一站式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市场。
再次,完善利益联接机制。鼓励农户通过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再与园区龙头企业相互参股,以稳定的产权合作关系为基础,建立发展共同体。
健全拓宽园区建设资金支持机制同样必不可少。在此方面,可以强化财政和金融的支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2018-03-21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