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农民得到了啥?

[ 作者: 邹建丰 朱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16 录入:吴玲香 ]

3月12日下午,淮安盱眙县官滩镇霍山村一片新复垦整治的农田前,村会计葛怀刚对记者介绍说:“这块连片农田有3100多亩,沟渠道路、养龙虾用的田边深沟刚弄好,再过一阵就可以放水投放龙虾苗、栽插水稻秧苗了。”

一年前,这里还是村里的一个自然村庄,当地人叫做庄台。去年5月起,县里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霍山村是首批试点村之一,全村有640户农户自愿参与,涉及宅基地面积共1100多亩,平均每户拿到补偿款12.34万元。

霍山村军西组农民崔风广是个农机手,他在现场对记者介绍了组里的情况:“这个庄台里的房子基本上都是(上世纪)90年代建的瓦房,百分之七八十都空置无人打理,时间长了,变破变旧,有的甚至成了危房,绝大多数村民平时都住在城里、镇上或者村民集中居住点住宅里,县里征求意见时,98%的农户都表示愿意参与有偿退出。我家这次退出的宅基地涉及面积800多平方米,包括老瓦房以及房前屋后的竹园、菜地,共得到补偿款17万多元。我2005年就到村里的村民集中居住点自建了房子并搬进去居住,这次拆掉的房子建了15年了,长期不住很破旧,可以说是块废房废地。组里有几户人家一开始不同意,村里尊重他们意愿,不同意就不拆,最后只剩几户孤零零地留在庄台上,这几家农户看看留着也没什么好处,最后都主动要求退出。”

盱眙县为什么要试点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该县县委农工部部长陈渐垒介绍说,近年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面临的难度越来越大,农民人往哪里去,田由谁来种,农业产业结构怎么调,“两个增收”如何增?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破解难题。土地是农村、农民最大的一笔资产,调查发现,随着农民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变化,全县农村各有近40%的住房是空关房和半空关房,两者相加近80%,住房和土地资产闲置、浪费极为严重,县里提出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改革试点方案后,得到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响应。去年5月起,县里在一村(霍山村)、一镇(黄花塘镇)、一片区(属泗洪西南岗片区的盱眙县管镇镇、鲍集镇)启动了这项农村土地综合性改革试点,并与土地整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取得了多方面的效果。

有偿退出具体是怎么操作的?补偿标准是多少?据介绍,这项工作是由盱眙县国有企业天源水务公司负责实施的。农民退出宅基地,天源水务公司提供补偿,标准为1.7—2万元/亩,其中不少于70%的费用支付给农户,其余的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退出后不再享有原宅基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承包管理权和林权等,收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统一经营管理。退出宅基地上的房屋由具备资质的房地产评估公司评估后,另外给予补偿。退出后腾出的土地,由公司负责平整复垦成耕地后,经上级国土部门验收批准,根据国家制定的土地复垦指标上市交易转让的政策规定,到有关的交易市场转让出售土地使用指标,每亩可得到30—50万元的收入,企业扣除各种成本外,所获收益继续用于农村土地整治。县里还出台奖励政策,镇里每完成1亩农村宅基地的退出和复垦,进入建设用地指标储备库,县里奖励3万元。因此,实施农村空置宅基地有偿退出,除了参与农户外,镇、村和负责实施的企业都能得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实施农村空置宅基地有偿退出,农民和村级得到多方面的好处。葛怀刚会计首先算了一笔村级得到的收益帐:农民宅基地退出补偿款30%归集体所得,每亩可得5100元,全村去年退出共1100亩,村级共获得561万元的一次性收入。宅基地整治复垦后,土地面积多出近500亩,加上原来的1100亩共计1600亩,公司把耕地经营权交给村里,按每年每亩租赁费800元计算,村里每年可得到120多万元稳定的收入。霍山村原来是“省定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5万元,还累计负债77万元,按照省里制定的村级集体年收入18万元这个脱贫标准,村里一下子摘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帽子。至于农民得到的好处,可以概括为“1+3”共四项收益。除了一次性补偿款外,由于退出了宅基地,农民专心外出务工,承包地流转给人种植,可以得到租金。村里复垦整治土地租赁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要求优先雇佣本地农民,村民可得到务工收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取得土地租赁等经营收益,农户还可得到会员分红。

为了促进这项农村改革工作顺利进行,盱眙县注意坚持几项原则:第一是农民自愿、依法推进。实施前首先征求村民意愿,全村85%以上的农户同意后方可实施,少数不愿参与的农户宅基地及房屋保留不动。二是退出工作跟房子安置、土地整治、产业规划结合起来,农民退出、拆迁后可以自主选择拿补偿款或拿安置房。三是妥善处理好特殊情况。对少数建不起买不起房的五保户、低保户等经济特别困难农户给予特殊关爱,如在村民集中居住点自建或购房时给予优惠和补贴、分期付款、无偿居住等。还有的村庄上少数建造年代新质量好的楼房,拆了可惜、浪费,就收购下来后用作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用房如农机库、农产品加工储藏设施或用作观光休闲农业用房。

陈渐垒部长介绍说,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改革试点去年进展十分顺利,今年县里准备全面推开,并列为县政府今年十大富民工程的第一个工程,计划退出农户1万户左右,同步推进土地整治面积10万亩左右,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0万亩左右。

长期从事农业产业经济和农业政策等“三农”软科学研究的江苏省农科院农经所朱方林所长,对盱眙开展的这项农村改革探索十分关注并多次前去调研和指导,他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提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农村土地资源改革,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地同权同价入市改革、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中央近年来多次提出号召,并在有关省市开展试点。

承包地和宅基地等农村土地是农民最大的资源和资产。随着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很多农民跳出“农门”向城市转移,村庄“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据调查统计,全国乡村农房空置率大概在15%左右,江苏更高,平均达到35%左右,有的地区甚至超过50%。他算了一笔帐:江苏乡村人口2581万人,乡村人均居住面积55平方米,总面积14.2亿平方米,按空置率35%测算,闲置农房面积近5亿平方米,按30%建筑密度推算,农村闲置农房面积所占用的农村宅基地面积近248万亩。

如何唤醒这笔长期“沉睡”的庞大资产,并将改革发展红利释放到乡村振兴建设中?朱方林介绍说,近十年来,江苏在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苏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采取的“三集中三置换”做法,宿迁泗洪采取的“三集中”做法等,这几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比如南京江宁汤山温泉小镇探索农房合作社,无锡惠山区和苏州张家港市探索田园综合体,将农村宅基地转用于休闲农业和文化旅游。盱眙县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试点,为经济薄弱村找到了一条快速持久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他对记者透露说,所里即将启动一个有关全省农村空置宅基地方面的调查和对策研究科研项目,课题完成后还将提交给省里供决策参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交汇点新闻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