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利剑斩断贪婪之手 保驾护航脱贫攻坚

[ 作者:胥林林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09 录入:19 ]

近日,四川省纪委向社会公开通报曝光6起扶贫领域典型违纪问题。(06-07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刚领略了四川受到国家脱贫攻坚奖励的喜悦,今又读到四川公开曝光6起扶贫领域典型违纪问题的案例,且全部涉及是村两委的干部。我们要为这种在成绩面前不放松监管执纪问责、始终以“绣花”功夫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精神点赞。

监督是保障扶贫政策资金落地的有效途径。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各级专责机关纷纷加大扶贫领域项目、资金等落地的监督执纪问责,查处了一批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件,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实施,增强了广大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同时也警示扶贫干部采取有效措施,遵规守矩地落实好扶贫政策,确保扶贫资金兑现到贫困群众手中或落实到项目上,致力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

落实扶贫政策不能心存侥幸。由于我国扶贫地区分布广阔,村两委远离城镇党委政府,而扶贫、低保、惠农补贴等资金的发放又由村两委实施,个别村支书、村主任明知政策的严厉,但总是心存侥幸地钻监督的空子,想方设法地套取扶贫领域的资金。如四川曝光的6起案扶贫领域典型案例,既有村支部书记在贫困户易地搬迁中搭车收费、套取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款、违规二次分配扶贫资金等问题,也有村主任以各种理由骗取低保资金的问题。虽然涉案资金不大,但以各种贪婪的手法克扣扶贫领域的资金,以满足自己的私欲,这种行为影响恶劣,既败坏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而且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成效。四川给予严查重处,将警示更多党员干部,扶贫资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不能截留。否则,将受到党纪法规的问责。

末端监督不能放松四川曝光的扶贫领域6起典型案件,充分暴露了末端监督的软肋,警示乡镇党委政府和县乡专责机关,要把党纪法规的日常教育和定期的警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升村级干部素质中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增强法制底线筑牢扶贫资金不容侵占的思想底线。同时加强扶贫领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主动协调财政、审计等级部门对扶贫领域资金的跟踪审计,对发现的问题查处一起,曝光一起,警示更多党员干部遵规守纪。并运用村务公开等形式,宣传扶贫政策、公开低保发放的名单和标准、惠农补贴的标准等,既让群众心中有数时,又方便乡镇及相关部门的跟踪检查,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扶贫资金原汁原味兑现到群众手中。

脱贫攻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靠各级党委政府在务实中完善监督的链条,才能保障扶贫政策和资金发挥杠杆效应,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作者地址:盐亭县金鸡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