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如何实现真正意义的脱贫

[ 作者:张群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1 录入:19 ]

当前,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的推进,但个别地方“数字脱贫”、“被脱贫”等“花瓶”现象也随之浮出水面。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才是各级党委政府值得考虑的,一味为了政绩而“揠苗助长”最终将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各地区党员干部要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真心实意为民造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是空话,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员干部必须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确保脱贫任务如期完成、高标准完成、高质量完成。

精准到位扶真贫。扶贫首先要精准帮扶真正贫困户,“靶子”找准,明确“穷根”,才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最后实现药到病除。申报扶贫对象必须实事求是,“用脚步丈量民情”,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识真贫,辨真贫,扶贫对象名册必须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一旦发现造假现象必须予以取缔,坚决杜绝在扶贫过程中搞“暗箱操作”,坚决杜绝“开着轿车领低保”的现象发生。各级党委政府要利用好扶贫开发考核体系这一行之有效的有力举措,定期对扶贫对象进行考核,动态管理,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真贫”的目的。

狠抓落实真扶贫。各地区必须充分运用考核机制确保扶贫出实效,以考核把牢资金发放“最后一公里”,确保扶贫资金用到位。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探索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致富路子。坚决抵制盲目扶贫,跟风扶贫,谋求发展而盲目引进重工业。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对扶贫成效考核必须着眼长远,避免为应付检查、只图完成任务的“假扶贫”。

实效考评真脱贫。前不久,扶贫办正式开展对2016年省级党委、政府扶贫成效的考核,对各地扶贫开发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对各省扶贫资金绩效进行考评,将基本建立扶贫开发考核体系。各地区必须狠抓考评举措,让扶贫考评体系落到实处,严厉打击“数字脱贫”、“被脱贫”。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广泛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让扶贫工作在“聚光灯”下开展,对扶贫成效逗硬奖惩,才能真正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四川新闻网 2017-04-1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