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人民网 现如今,国家多次强调惠民生,也出台了许多惠民专项政策,发放了许多惠民补助资金。但这惠民补助资金总能成为基层干部觊觎的“肥肉”。今年4月至8月,湖北省纪委组织全省运用大数据对2014年至2015年退耕还林、农村低保、农村危房改造等8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查处了一批虚报冒领问题。查实问题线索43.2万条,涉及违规资金6.02亿元;全省共查出不符合政策规定领取补助的人数317406人,涉及党员干部59209人……
这种种“蝇贪”,均是发生在老百姓的眼皮底下,直接损害了百姓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不仅不想民之所想,为民之所用,反而挖空心思,以虚开虚报等方式,冒领、骗取或套取种粮补贴、占地补偿退耕还林等补贴资金,或者骗取新农合资金等,换着花样来套取钱财,可谓是“想方设法,绞尽脑汁”。就湖北三名村干部通过虚报冒领的方式在2003-2010年共套取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款174210元,试想,就这三名干部违规冒领惠民资金达如此之多,那还有我们不知道,没查出来的情况,光想想就令人咋舌。
作为一名合格的村干部,在农业生产、农村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党和政府在基层实实在在的形象代言人,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的村干部能够尽到每一份责任为百姓谋福祉,但不可否认,总有那么一些“免疫力低”的村官经受不住“名利”的诱惑,走上了贪腐违纪的不归路。一些村街干部胃口之大、贪腐数额之惊人、贪腐情节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事实上,从农村情况看,权力往往集中在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等少数人手中,有些村干部凭借家族势力在村内形成权势,群众即使明知自己合法权益被侵犯,也敢怒不敢言,村内监督软弱乏力,致使部分村“两委”干部恣意妄为,虚报冒领、坐收坐支、侵吞挪用等行为时有发生。因此,严格监管惠民补助资金的上报、审核及发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切实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要让惠民补助资金真真切切地落到百姓手中。
一、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强化法治观念,使村干部不想腐败。依托县、乡镇、村三级党员活动中心基地,定期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村干部进行党规党纪、廉洁自律和法律教育,增强村干部拒腐“免疫力”。
二、完善监督机制,使村干部不能腐败。健全监督制度体系,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好审核、把关、监督作用,形成监管合力。完善决策管理机制,凡涉及村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一定要实行民主决策。严格把关财务入账及出账两大关口,并落实主体责任,出现问题即要问责。开拓群众监督渠道,可通过公开栏、意见箱、举报电话等多种途径让民众来监督村干部行政行为。
三、加大查处力度,使村干部不敢腐败。市、县、乡纪检监察组织要进一步加大对惠民政策开展过程中出现的贪腐违纪问题加大惩治力度,不论涉及到谁,都要严肃查处,惩治是最有效的预防。
作者地址:四川北川漩坪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