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治理秸秆焚烧闹剧何时休

[ 作者:蒲小萄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01 录入:实习编辑 ]

记者近日在河南多个农业大县调研时发现,秸秆禁烧如今成为基层治理的“第一难”。干部驻田间,睡地头,有苦难言。县级财政耗费动辄千万,倍感压力。然而,尽管严防死守,秸秆仍因出路不畅,使禁烧难有实效。(6月28日经济参考报)

过去,秸秆是农村的重要生活资源,可以烧火做饭,近年农村能源结构改变,沼气、电、天然气逐步走入千家万户,秸秆越来越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尤其在人力成本逐渐上升的今天,付之一炬被认为是上上之策,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环境的污染,扎堆的秸秆焚烧甚至会对交通带来影响。

为了阻止秸秆焚烧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地都出台了很多“土政策”来应对秸秆焚烧,也出现了不少因秸秆焚烧而被罚款、甚至“蹲大狱”,有的官员还因此被免职,也上演了一幕幕兴师动众动用各方力量制止秸秆焚烧的“闹剧”。且不说各种处罚是否合法,单看效果就知道,一味的处罚绝非治理秸秆焚烧的良方。

市场经济时代,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农民为什么要焚烧秸秆?这样最划算。农民们也许不懂什么高深的经济学原理,但他们会在心里衡量秸秆焚烧的成本和收益,数日的劳作,3亩地里的秸秆也只能给老百姓带来100多元的收益,还不如在工地里打一天零工,换作是谁,也会“付之一炬”。

而有些地方期望通过补贴来阻止秸秆焚烧,笔者也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治理秸秆焚烧的关键在于提高秸秆的经济效益,与其投入经费补贴在处理秸秆上,不如将经费投入科研机构,以期让秸秆成为饲料的原料或者环保的燃料,只有提升了秸秆的价值,通过焚烧之外的其他方式处理秸秆能给老百姓带来一定的实惠,那么秸秆焚烧的问题自然不攻自破。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甘肃网 2016-06-30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