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公开通报曝光违纪官员要常态化

[ 作者:流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06 录入:12 ]

新年伊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了2015年反“四风”的大数据年报,梳理了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委官方网站2015年公开通报曝光的数据。据统计,2015年前11个月,受处理的县处级及以上级别干部人数比上年增长51%。2015年以来,部分地市公开通报曝光数量较少,在省级纪委官网,公开通报曝光数占违纪问题查处数不足20%,部分地市“零通报”。(1月3日新华网)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2128起,处理43231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9011人。梳理去年地方纪委官网公开通报曝光数据发现,2015年共公开通报曝光问题6110起,仅占查处问题的19%。从公开通报曝光干部的级别来看,公开通报曝光的地厅级干部占处理人数的19%,县处级为17%。尚有20多个地市未在省一级纪委官方网站公开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此外,各地曝光栏目的更新频率差别较大。有些省份几乎每周都会点名道姓曝光一批典型问题;不少省份仅每月通报或者在重要时间节点才集中公开通报曝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公开通报曝光的问题还不到查处官员违纪问题总数的五分之一,仍有绝大部分问题,公众不了解详情,群众的监督作用如何得到体现。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本是党纪执行的原则,如果在处理时“遮遮掩掩”,如何能起到树立典型、杀鸡儆猴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就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加大了执纪查处,公开通报曝光了一大批问题官员,震慑作用明显,成效实实在在。若各地方纪委监察部门在公开通报曝光行动上落实不到位,透明度不高,难免会让社会大众对一大串的查处数据疑惑不解,同时也会使惩治问题官员的震慑效果打个折扣。

因此,公开通报曝光一定要常态化。就地方纪委而言,一方面,及时公开通报曝光查处案件,可以让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作用得到发挥。另一方面,通过公开通报曝光,不仅可以使纪委和监察部门赢得公众信任,对反腐有信心,同时也能让官员清醒认识到党纪不是说着玩的,跨越红线后果很严重。总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不断加大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让公开通报曝光成为常态,除了可以向社会持续释放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还能让广大群众透过一起起曝光的案件,看到党和政府对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决心始终不动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