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部分地区,吃上干净水和脱贫致富,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四川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也在加码。(四川日报 09-04)
四川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将用三年的时间解决凉山地区126万贫困群众饮水困难,让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喝上安全水,体现了贫困群众的安全饮用水始终是政府的牵挂。
安全饮用水始终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中,贫困地区群众的安全饮用水列入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内容.广大帮扶干部通过找水打井或通过与乡镇供水公司衔接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安全饮用水的问题,让群众腾出时间外出务工或致力于发展种养殖业,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摆脱了贫困。
安全饮用水建设要因地而异。然而农村分散,自然情况不同,季节性缺水既制约了群众的饮水安全,也给群众发展养殖业带来了困难。由于受到思想和资金的制约,一些农户因为受到自来水入户费的限制不愿使用来水,有的虽然安装了自来水,只是在季节性缺水的时候才使用,供水公司意见很大,增加了帮扶干部工作协调的难度。因而如何保障贫困群众的安全饮用水问题,还要因户而异。
解决农村地区安全饮用水要分类施策。对人口比较集中的居民区,可以通过人饮项目的支持,建立集中供水站。由村民自我管理、自己经营,降低成本,以解决人畜饮用水问题。对居住分散的缺水群众,把饮用山泉水和找水打井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人饮项目的支持、乡村资金资助、党员干部捐资、社会力量参与的形式筹集资金,建立蓄水池,铺设自来水管网入户,由农户自行管理,以减少后期维护的投入,提升供水的持续性。
安全饮水既是贫困地区群众的期待,更是党委和政府的牵挂,更是广大帮扶干部倾力解决的重点。因而要把贫困地区的安全饮用水与提升基础设施、培育致富增收产业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地方的实际,对接群众的需求,采取分类施策的办法,根据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能接通自来水的地方,安装自来水;对不愿意安装自来水的群众,采取资金补助、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引导群众运用找水打井的方式进行解决。同时加强老旧水井的维修,持续增加供水量,让基层群众用上安全水、放心水。
解决群众安全饮用水问题,是一件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但是要把创新落实帮扶举措与尊重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安全饮用水这件好事办好,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这才是幸福之水。
(作者地址:盐亭县茶亭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