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乃生命之源,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地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与要求也不断增多。由于人们对水资源不仅是需求数量的增加,而且还有对水质的要求增高,这就使得水的供应与需求的矛盾逐渐加剧。水是生命的源泉,直接决定了人类的基本生活问题,然而在我国农村饮用水存在很多问题:高氟、高砷、苦咸、高铁锰、污染水源多,由于无供水工程、供水设施简陋以及缺乏净水设施和消毒设施,饮用水中有害矿物成分高、微生物和有机物超标严重,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势在必行。随着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逐步深入,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和饮水安全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而农村作为一个往往会被人们忽视的区域,更加难以保证其饮用水的安全,本文针对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做好的重要性进行了叙述,针对现在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状况以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如何使农村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提出了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
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核心问题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问题。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卫生,保障农民用上足量安全的水,其根本措施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供水工程、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针对于此,可以采用的对策与措施有:
(1)选择不易污染的水源:水源的选择应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综合考虑。由于地表水易受到工业废水、农灌尾水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以地表水为饮用水水源会增加水质净化的难度。在同等条件下,地下水源不易受污染,易于防护,卫生条件好,宜优先选择水质符合要求的地下水。只有当地下水短缺或水中含氟、铁等物质过高、水味苦咸或遭受工业有害废弃物严重污染致使水质恶化时才应考虑地表水;(2)严把水源工程关: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应建立坚持在水源工程开工前检验相关水源水质的制度,并尽量采用全封闭水源构筑物,避免污染物直接污染;(3)加强水源卫生防护: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应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划分不同的水源保护区,并规定相应的保护措施;(4)强化水质监测:加强对供水水源地的监测工作。为了防止水的污染,建立健全严格的水质检验制度。水源水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全面掌握水源水质的动态变化特征,为水源水质的准确评价和水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水源污染防治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
2.加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一是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各项目区县应坚持从项目方案设计、项目施工队伍与材料设备选择、施工质量监督、项目验收及建后管理等环节强化项目管理。在方案制定上,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决策,采用集中供水与小型分散供水相结合的方式,优先实施水质有保障、综合效益好的集中供水工程,打造标准水厂,提高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在施工队伍与材料、设备的选择上,全面推行工程施工单位公开招标制度,择优选择专业化施工队伍。对于规模较小的分散式供水工程,采取打捆招标方式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保证工程质量与效益。二是建立健全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为建立有效、稳定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对农村集中联片供水工程,都应按照建设与管理、规划统一和“一事一议”的原则,由业主提出管理制度和水价标准,在充分听取受益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报经物价部门批准执行;对群众居住较为分散、规模较小的集中供水工程,交由受益群众组成的用水户协会自行确定管理制度和水价;对以户或联户建设的分散式供水工程,按照“谁建设、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由受益农户自行管理。
3.人畜不能共用一个水源
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这个道理。有许多肠道传染病,像霍乱、伤寒、痢疾;某些寄生虫病,像蛔虫病、姜片虫病、棘球蚴病等,都可能通过污染的水源而播散,导致疾病的流行。
目前,人畜共同使用一个水源的相对情况不多,但绝对情况也并不少。如果人畜共用一个水源,水源极易被带菌、带虫卵的牲畜或牲畜粪便污染。人一旦喝了这些被污染的水,就有可能发病。因此,人畜不能共饮一个水源的水。
农村居民若直接从水源取水,或供水仅有简易设施甚至无设施,应投放适量的消毒剂,并将水煮沸后方可饮用。同时,家庭中也不能将自来水管与其他非饮用水管道相通。
4.进一步对政策法规和标准建设进行探索
从当前农村饮用水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农村饮用水管理领域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甚至导致工程运行不久又出现饮水返困现象,从而不仅使国家大量投资发挥不了效益,甚至影响中央提出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决策的落实。为此,迫切需要尽快出台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行政法规,在更高效力层次上对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范,进而持续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真正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抓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要注意:(1)在供水管道的选择上,尽可能采用经济管径,使管道内水的流速在经济流速范围内。管径选择过大,工程建设投资增大;过小,虽然投资相对降低,但在工程运行中,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将增大,扬程增加,提水耗能加大,提水成本增加。而工程的运行不是一个短期行为,由此造成的能源浪费不可低估。(2)井、泵、流量、扬程要配套,坚决避免大马拉小车。在实际工作中常有这样的状况,为保证水泵能出水,尽可能把水泵配大,使水泵长期在低效区运行,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同时也加大了工程投资。
所以,随着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村小康社会发展进程、随着国家对水利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力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这项荫及子孙,泽被万代的民心工程会为更多的百姓谋到福祉,科学的用水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至关重要,汲取先进经验、改变管理思路、正确处理好工程管理的各方面关系、不断的改进、完善。真正地发挥最大效益,更好满足百姓的需求,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翟浩辉.农村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J].中国水利,2003.
[2]李丽,张震宇,杨金田.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现状分析及保护政策建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9).
[3]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论文集.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2008,07.
作者单位:湖北省秭归县委党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