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地瓜王”成功印证了农村创业有奔头

[ 作者:林日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04 录入:吴玲香 ]

回到家乡4年后,90后大学生梁洪涛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地瓜王”。他曾经就职央企,看准了地瓜的价值,回到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大板镇各力格村,整天在田里“摸爬滚打”:育苗,覆膜,打眼,插秧,灌溉……他种出来的红薯,更适合烤着吃,满口溢糖,丝软绵糯。如今28岁的他,致力于带领村民种地瓜,一起走上致富路。(7月3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则令人欣喜的新闻:90后大学生梁洪涛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地瓜王”,产品销售4个省20多个市。他的成功给知识青年回乡创业树立了一根“标杆”,为大学生就业拓宽新路。

提起知识青年回乡创业,国人的脑海里可能马上会跳出这么一个理念:学农或学林在农村创业——当“职业农民”可能才有出息,其他专业的除非是当村官、村医或乡村教师,否则,那肯定是没戏的。然而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大板镇各力格村的90后大学生梁洪涛却用他的艰难的奋斗历程为青年回乡创业谱写出一曲励志之歌,为有志把青春奉献给农村的知识青年以无限的鼓舞。2012年,梁洪涛从沈阳一所工科院校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进入央企工作,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但是“不安分”的他在2014年响应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项目的召唤,回归家乡扎根农业,立志用自己所学服务农业发展。

他首先做了一个占地35亩的榛子经济林,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行林下种植,他选择了品质口感的绿色食品红薯。第一年就做了15亩的红薯试验田。他经多方市场调查,土壤测量,环境监测,最终确定了种植、深加工与网销为一体的立体化经营模式。2014年,梁洪涛注册了一家薯业专业合作社,集中种植存储基地位于各力格村,入社社员300户。他一改传统的“靠老天爷下雨”,用小垄裸地种植的方式引进了大垄双行地膜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这样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而提升产值。他还摸索出了一套销售模式,打通了省内外市场,经济效益逐年上升。2016年,他注册了公司,专业从事农作物产加销一体化服务。2017年合作社种植面积超过1500亩,并被确立为辽宁省千亩红薯示范种植基地。至此,全村因种植红薯,整体实现了脱贫。在此基础上,梁洪涛将甘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业务覆盖4个省20多个市。

时下,正值今年820万大学生毕业之际,在“就业难”的大语境下,“地瓜王”的创业成功为大学生们树立了一根标杆,似乎在告诉人们: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只要你有能力,有毅力,在那里会大有作为的;农村需要用知识,用科学去开发,知识青年在农村创业同样会取得成功,“干在乡村,一样有奔头!”

(作者简介:林日新,湖南省武冈市湾头镇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