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接到观众提供线索,今年三月中旬,红河州金平县一批被查获的走私冻品,在填埋进垃圾场之后,被当地村民挖出来卖到市场上,并且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两年,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5月11日 澎湃新闻)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热点民生问题,公众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一旦这种被填埋的“僵尸肉”流入市场,走上普通百姓餐桌,那将会严重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引起社会恐慌,加剧社会矛盾,削弱执政者的社会公信力。因此,如何从源头斩断“僵尸肉”与市场之间的利益产业链,是当下执政者最该探索的问题。
通过新闻报道,我们得知村民在填埋场挖出“僵尸肉”销往市场的现象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在当地是公开的秘密。从村民口中得知,为何这种现象,无人制止,得到的回答是当地执政者想管也管不住。听到这样的回答实在是让人震惊,这种严重违法、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事情居然在象征性的监管和简单的批评教育后就不了了之了,说更直白一些,这种恶劣行为已经被默许了。
这些被挖出的“僵尸肉”大部分来源于从越南等地非法走私进入国内的肉内产品,当地警方在查货走私肉内后,便集中托运到垃圾场进行填埋。这样简单的处理直接引起了当地村民的注意。由于当地经济落后,人们生活水平较低,为了能够改善生活水平,在不法分子的怂恿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偷挖“僵尸肉”的队伍中去,这样他们可以以最小的成本获取高额的回报,殊不知他们这样的做法是违法的。因此,要想从源头上消除这种行为,当地警方在今后的执法过程中,应该将查封的的肉内产品以更加保密、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销毁,彻底断了不法分子的作案动机。
那这些被挖出的“僵尸肉”又是如何瞒天过海流入市场的呢?通过调查,从运输、加工、到联系买家这一系列流程,,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他们的行踪保密,组织严谨,如果不进行深入调查,很难被发现。现在经过媒体曝光,一些非法加工“僵尸肉”的作坊被锁定,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以此次曝光喂契机,动用多方力量,彻底摧毁犯罪团伙和黑作坊,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活动,斩断销售链。
那购买这些“僵尸肉”的商家之所以会选择购买,是因为贪图便宜,让自己利益最大化,因为这些产品属于“三无产品”。当地食药监局等部门应该加大市场食品流通监管力度,特别对于销售肉类产品的商家进行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有销售来路不明的食品,要严查,并对当事人给予重罚,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执政者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团队,在发现有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问题后,应该不遗余力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找借口推脱责任,只有用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证良好的社会秩序,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只有让“僵尸肉”彻底消失,才能让市场重新恢复活力,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才能得到保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