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返乡扶贫诠释着新时代最美“芳华”

[ 作者:青禾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07 录入:吴玲香 ]

5月3日深夜,书记李君从北京匆匆赶回了成都。几小时前,在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上,他刚刚领取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兼团支部。(5月4日 四川日报)

中国乡村建设先驱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敢为天下先勇当先行先试者,为乡村振兴擘画了宏伟蓝图。百年沧桑、岁月流变,先贤们振兴乡村的精神在新时代的辉光里熠熠生辉,年轻的后继者们不甘落后,义无反顾返乡扶贫,延续不灭理想,诠释着时代最美“芳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近在咫尺,十九大上将精准脱贫作为后期要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河入峡谷风过隘口,脱贫工作进入涉险滩啃硬骨时期。打赢脱贫攻坚关键选派有思想、有能力、有魄力会打的人,一批批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前往基层,如近期中央组织部选出283名各方面素质过硬的干部深入老、少、边、穷地区挂职。脱贫大业需凝聚最大合力,形成最大共识度,仅靠政府的力量的是不够的,需要多方发力多管齐下,积极正确社会各方力量。响应政策号召和乡土情结大批社会有为青年返乡扶贫,迅速成长为出色的扶贫干部。

返乡扶贫的村干部们,从心到行的系列实践为一线扶贫大业添砖加瓦。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原面积少,特别在中西部地区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受限,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先巧解山区小农经济难题,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经济,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正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返乡扶贫党支部书记李君,放弃大城市收入不菲的工作甘愿来到秦巴山区偏僻山村。上任伊始跑奔走于全国闻名的富裕村和大集团之间为修路争取资金支持,利用“互联网+小农经济”的模式,上开展“远山接亲.以购代捐活动”,销售岫云村的农产品。线上线下协同配合,品牌式扶贫体验餐厅解决岫云村的就业问题。赣南返乡村村干部韩海燕放弃百万年薪,当起了村支书吸纳年轻人夯实村里“两委”班子战斗力,发展脐橙、优质稻等特色富民产业,投入资金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返乡扶贫村干部给村民带去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丰裕还有精神上满满的获得感。

“一生能复几,倏如流电惊。”李君、郭海燕仅仅是返乡扶贫大潮中的一个缩影,他们将自己的所学、所思运用到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开启了年轻人为村庄发展出力的新时代,为乡村建设带来了一股“青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无穷活力。

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不止一个,或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或在广袤的乡土大地上,显然返乡扶贫的村干部们选择了后者,放弃城市优渥的物质条件扎根基层,将自己的青葱岁月奉献在这片热土上,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康庄大道,他们在返乡奋斗的征程中收获人生的宝贵财富。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