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江苏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以精神文明作底蕴,让农民生活充实有奔头。(3月7日 《人民日报》)
马庄村抓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提升了农民精气神;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孕育乡村好风尚;通过精神文明常抓常新,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形成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凝聚力。马庄精神,让农民精神品质更美。
马庄经验,值得借鉴。
让农民演好自己的故事。改革开放之初,农民基本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但头脑空虚、思想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把村民“拢”起来,让农民有事干,马庄村开启思想引领潮流,围绕党的蓝图,开展丰富多彩健康的文化健康活动,让农民业余时间亲自参与文化演出、亲身体验本村文娱活动,农民生活充实且有奔头。
走乡村善治之路。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有机结合,是马庄村的传统。全体党员参与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以及治安巡逻等志愿劳动,在过去几十年从未间断。村民自治、共治、德治融合,村民素质提高,乡风民风家风好转,“仁义礼孝”蔚然成风。
道德文明保障乡村振兴。文化软实力成为凝聚群众增收致富、提升群众生活质量的强大合力。通过农民创业带动村民就近就业,以龙头带动全村发展多个产业,马庄村凤凰涅槃,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如今生态旅游、文化产业蓬勃生机的良好态势,农民生活更有保障。
一个热气腾腾的中国,一个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中国,必须时刻关注农民的精神状态,及时点亮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而激发他们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引领他们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实现乡村振兴良性循环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民政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