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严肃问责方能履职尽责

[ 作者:梓铃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08 录入:吴玲香 ]

新年伊始,中央纪委向社会公布了河北省委对张家口市及有关县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严肃问责的消息,张家口市、蔚县、康保县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因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扎实不彻底、对扶贫领域出现的问题清理整治不力,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免职、调离岗位等不同程度的问责处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人民日报 1月4日)

严肃问责,需要强化领导干部个人品质。“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当前,党的干部队伍中虽不乏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做出突出贡献的能人干将,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担当精神差,在履职尽责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不敢负责,在位不作为,对职责范围内该定的事因怕担责而不敢拍板,该出面解决的事因怕冒风险而畏首畏尾、推诿拖延,贻误工作。或者看似敢作敢为,实则不守规矩、不循规律,甚至为了个人升迁而大搞不切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还有的喊着要担当、负责,其实却说得多、干得少,习惯于摆样作秀,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收效甚微,贻误发展良机。凡此种种,其本质还是干部自身内部修养不够,廉洁意识不足,责任担当匮乏导致的。由此可见,强化领导干部个人品质十分重要,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明确当前新形势发展要求,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为民服务的态度,以期能够在工作中以严谨的作风尽职尽责。

严肃问责,需明确职责职能,以问责达成示警目的。虽然说要严肃问责,但需要清楚的是问责并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推动责任的落实,如果能通过早介入、早提醒来防止错误的发生,就应当预警在先。但是谈到问责,理清职能职责就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很多时候之所以发生领导干部对工作推诿、不认真对待的现象,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我们党政机关对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管理不到位,没有做到把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条目化、细化和量化。搞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管什么、该怎么做怎么管,自然也就无法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下去。所以,只有知责明责,职责明、责任清,才能保证履职精准、尽责担责,也只有通过对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实行过程控制,用季度督查、工作例会等方式,对工作部署不及时的予以提醒和警告,对工作不规范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才能最终达到严肃问责的最终目的。

严肃问责,需真抓实干。“动员百遍,不如问责一次”。严肃问责还是要通过真抓实干,能发现典型问题,敢于动真碰硬,才能让问责利剑高悬、震慑常在。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或作风不实的干部,及时予以调整,让问责的“高压线”真正通上电,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有效机制。同时,也要将问责结果与个人年度考核、提拔任用以及所在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做到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增强问责的综合效果,防止强化问责造成领导干部不敢干、怕担责的现象发生。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通过严肃问责的一系列举措,使我们领导干部能更好地为民谋利、解民之忧,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迈上新台阶,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