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愁可寄

[ 作者:向雪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9 录入:吴玲香 ]

乡愁是对家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城镇化,乡村没落,人烟稀少,我们不禁感叹乡愁无处安放。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乡音觅知音,给乡愁一个家。

这是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丽农家。产业兴旺着眼于农村经济,促进由原材料向产业生产的发展,通过电商、微商等销售农产品,构建生产、运输、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帮助小农户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跟上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式,摒弃以往仅仅依赖自然资源的单一发展路径,实现产业转型,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让新时代农业成为朝阳产业,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态宜居着眼于农村整体环境要求,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改变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生活条件差的现状,打造良好生态环境。

这是一个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谐农家。乡风文明着眼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体现“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促进文明乡风建设和传递,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形成文明乡风乡情,体现人的文明程度。治理有效要求对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确保有效,发展良好干群关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村民治理的基层治理体系。

这是一个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幸福农家。“仓廪足而知礼节”,生活富裕是落脚点,提高乡村物质水平是目标。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有恒产者有恒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给广大农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乡村振兴战略,在希望的田野上播下了种子,在辽阔的大地上洒满了阳光,给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的乡村一定会是一个看得见水、望得见山、留得住乡愁的地方。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