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

[ 作者:淇止一点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27 录入:吴玲香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2014年1月,中央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5年1月,精准扶贫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标志着精准扶贫正式开始实行。

并于2015年提出,扶贫开发工作要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并将精准扶贫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同时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政策。对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详尽部署。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笔者认为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顶层设计下各地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产业扶贫支撑,产业扶贫是把输血扶贫,变成自身造血扶贫,只有扶出“产业”,精准扶贫才算扶到了家,也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脱贫产业发展不上去,精准脱贫目标也就很难实现;二是坚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贫困的“痛点”在哪里,扶贫的重点就要落到哪里,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迁则迁。

总之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用好精准扶贫政策,增强针对性、突出创新性、注重实效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才能在精准扶贫道路上,不落一人。

(作者单位:安州区投资促进服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