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切莫当只想“镀金”的“飞鸽牌”干部

[ 作者:王晓亮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22 录入:吴玲香 ]

下乡调研,有群众反映:“乡镇干部不少是‘飞鸽牌’,干上三两年就走,工作不踏实,很难干出长久的业绩。”的确,不少干部因提拔调动,在固定岗位工作时间并不长,“屁股没坐热就走人”,以至于不少党员干部心沉不下来、事干不下去。(9月18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下乡调研是党员干部践行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具体措施。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培育的优良作风之一,没有科学严谨的调研能力,就不能把普遍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新环境的背景下就很难有所作为。乡镇领导干部具备的科学严谨的调研能力和深入农村调研决心,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推进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如果“飞鸽牌”干部“下乡调研”的出发点不正确,只想到基层挂职“镀镀金”就“远走高飞”的话,肯定是怀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去工作,那自然也就干不出什么实际成绩来了。因此笔者认为在“下乡调研”的推进过程中要有“三不要”思想。

第一,不要有走过场思想。“下乡调研”不是作秀,更不是简单的走过场。“飞鸽牌”干部往往能带来新知识、新思维,对下乡调研的地方可以站在更高的层次,跳出当地干部的圈子来考虑问题。还可以避免一些当地干部才会有的顾虑,不用考虑所谓的人情世故,能够放开手脚干事情,这对于调研所在地的发展是具体极大的推动作用的。 “西乡调研”是有干出一番成绩的实际条件的,所以下乡干部不应该想着走个过场就回去,而是要真心在下乡的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来再回去。

第二,不急功近利,不盲目追求政绩。流动的“飞鸽牌”干部大多由于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工作,很多干部不注重下乡地方的实际情况;不去深入农村开展实地调研;不以更好的发展当地经济为目的。工作中急功近利,只追求那种时间短、见效快的政绩工程,忽略甚至是毫不关心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只想马上做出成绩来赶紧带着成绩“远走高飞”的下乡调研干部是要不得的。

第三,不要忘记为民初心和服务宗旨。下乡调研干部要端正心态,不忘初心。用自己的新思想新理念,为当地党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为当地群众干好事、做实事。

“飞鸽牌”干部只有抱着多磨练、多接地气,掌握真本事目的,才会和当地的“永久牌”干部形成合力。“飞鸽牌”干部不仅会得到锻炼,实现真正的“镀金”,还能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好群众。

(作者单位:四川省西昌市第五中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