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卷不起裤脚的干部下乡调研也是走过场

[ 作者:勤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05 录入:吴玲香 ]

近日下乡调研,看到一条连接马路的水泥路,宽约两尺,高出田埂一截子,明晃晃地通向田地深处。农田里修水泥路干什么?干部笑而不语,农民背后戳穿:这块地是示范田,上头经常有领导来参观,为了避免弄脏领导的皮鞋和裤子,专门修了水泥路。(《人民日报》2017年03月31日1版)

“想要富,先修路”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对于老百姓来说路就是天,修了路,资金、产业才能引进来,才来改变封闭落后的状况。然而大路不通通小路,小路的终点是一片示范田,这就不免让人生气,这样的路就是一条政绩路,不修也罢,这样的领导调研也只是走走过场。

两尺的水泥路首先就拉开了干部与老百姓的距离。农村里就是要撸起袖子,卷起裤脚在田间地头劳作,然而领导却要田间地头不沾泥,这就是作风问题,如此下来调研的也是些假大空的材料。作为干部要以身作则,领导干部怕湿鞋,要下级背过河;领导干部怕沾泥,要单独修一条路,试问老百姓的观感如何,这样的干部高高在上,即使口里喊着老乡,老百姓对他心里依然有梗。

其次也了解不到真实的民情、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要求各级干部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与群众的关系。下村调研要放低姿态,以聊家常的形式,让老百姓主动诉说自己的困难、发展的问题,变老百姓不敢说到争着说,这样才有效果。要是干部下来一趟,听不到群众的一点点声音,向上提不出一点意见,这样的调研又何需呢?现在存在很多下村调研就成了下乡来呼吸下新鲜空气,走走过场,甚至调研材料也是基层直接提供;领导看望慰问,有时候也不下村了,直接喊困难群众背着背篼到固定地点来领取慰问物资,拍拍照然后就直接走人。

一条田坎水泥路是方便了部分群众,但是好钢须用在刀刃上,大路不通通小路,方便的到底是领导还是老百姓一目了然。希望各级干部卷起裤脚,撸起袖子,多走烂泥路,少走田坎水泥路,田坎水泥路通的是距离,烂泥路通的才是民心。

(作者地址:遂宁市船山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