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严惩扶贫贪腐就得动真格

[ 作者:余志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18 录入:实习编辑 ]

前不久,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赤水镇石门村村民梅从权发现自家的一折通上多了100元钱:“镇纪委的同志说这是退给我的违规收取危房改造户的资料费,钱虽不多,但是心头舒服啊!”(人民网 8月15日)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小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尤其是扶贫贪腐,它不但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更会啃噬群众获得感。为确保“点散、量大、面宽”的扶贫资金规范使用,聚焦扶贫领域,强化精准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对胆敢动扶贫“奶酪”的行为零容忍、严惩处。无疑,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严惩扶贫贪腐就得“动真格”。

有问题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存在。只要能及时觉察并纠正就好。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扶贫工作纵深化的开展,与之同时推出了许多政策和举措,并辅以大量的扶贫资金。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不良分子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在面对利益诱惑把持不住,动手脚、玩猫腻,将贪婪的手伸向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挑战党纪国法,让原本惠民利民的好事大打折扣,扶贫资金无法落到真正贫困群众的头上。诚然,小侵小占看似“不痛不痒”,也无伤大雅,但稍加纵容就有可能让“雪中送炭”变成“雪上加霜”。为此,对敢动扶贫奶酪者,严惩不贷,值得一赞。

当然,对敢动扶贫奶酪者,严惩不贷,更需要体制机制层面上的零失察。创新“互联网+脱贫攻坚”监督模式,密织监督网络就是不错的方式。建立全省互联互通的12388网络举报受理平台,开设举报专区和曝光平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举报网络;开通省、市、县三级远程视频接访系统,探索并推广聘请信访信息员、绿色邮政、信访直通车等方式;紧盯重大项目资金、重点部门、重点区域,见人、见项目、见资金,保持督促检查常态化、长效化等等如是。势必让责任落实、机制到位、保障监督机制完善,让困难群众获得感满满。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话又说回来,扶贫领域腐败之所以存在,除了当事人思想觉悟不高之外,更可能是因为相关的监督机制运转失灵,惩处机制有“雨过地皮湿”之嫌。也就是说,严惩扶贫贪腐除了“动真格”,更得有的放矢,标本兼治。要思量督没有及时跟上、监督滞后、缺位、错位问题所在;要探索体制机制漏洞和深层次弊端原因所在;要找到在一定程度存在管党治党不力、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症结所在;要看看对与民争利问题是否发现不及时、惩处是否严厉。总之,只要用好“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一体化模式和问责利器,定能遏制扶贫贪腐。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的制度安排、责任细化、任务分解等。如果贪腐的问题解决不了,贫困百姓得到的实惠就会有所减少,脱贫减贫的进程就可能受到影响,扶贫的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所以,严惩扶贫贪腐就得“动真格”。

作者单位:四川省北川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