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同样的农产品买不起的消费者饿死的农民该怎么破

[ 作者:大农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04 录入:实习编辑 ]

最近几年,农产品滞销经常发生,2015年的山东苹果,2016年的甘肃莴笋,今年的河南蒜薹,收货不可谓不好,最后却是没有销路,卖不上钱,农民可真是吃了大亏!

可是,在城市里的各大超市,不管是苹果、莴笋,还是蒜薹,从来没有哪种农产品说是由于产量过剩导致价格下跌,没有!原来是卖多少钱的,现在还是多少钱,甚至有些超市还涨价!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有这么一类人——中间商!

菜价从田间到餐桌一般要上涨2~3倍,在这轮菜价暴跌时甚至上涨10~20倍,由此可见中间商的利润有多大了。

农民投入多、耗时长、风险大,但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少,批发和零售环节利润偏高。

以蔬菜产品为例,一般从菜农到消费者家中要经历五至六个环节,依次包括菜农、产地中间商、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每一个环节的出现都必然增加渠道成本。

并且,这些环节还隐含着种种弊端。

1、菜贩子承担了从农民到渠道商的“第一公里”,阻隔了农户与渠道商之间的信息交流,欺诈丛生;

2、环节较多致使成本增加;

3、交易手段落后。

那么,能不能抛开这些中间商呢?

以目前中国的农业现状,中间商是无法剔除的。比如说菜贩子,他们了解当地状况,而且他们使用拖拉机等设备收菜,虽然不高级,但适合农村的现状。

想要剔除菜贩子,就要和他们竞争,物流成本消耗巨大。

再加上农村的蔬菜种植极为分散,批发商根本不可能亲自到田间地头收菜。

难道农民就只能被剥削吗?

当然不是,农民想要把自己的农产品卖上高价,以前只有一种办法——自己零卖!

最近这几年,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又多了一种卖高价的方法——电商!现在的电商已削减了好多的环节,只剩下一个不可避免的物流费用了,其他中间环节基本都减少了不少,属于直接购买了,价格的增加直接体现在利润上了。

所以,农民要想让自己的农产品卖上价格,必须得通过互联网,哪怕只是减少中间一个环节,就能增加近3层的收入,比如大农圈的供求板块,很多农户都在上面发布供应信息,也有许多的农业公司发布求购信息,这就是买家和卖家直接对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划算!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公众号 大农圈 2017-08-0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