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朱立志:关于中医农业的思考

[ 作者:朱立志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30 录入:实习编辑 ]

中医不仅能医治人类的疾病、保障人类的健康,而且其原理和方法对所有动物乃至所有植物都有医治病虫害、促进健康生长的作用。尽管我国古代对中医的研究为世界医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中医原理和方法在农业上的应用也很早,但很长一段时期由于我们过度依赖化学农业,基本上忽略了中医原理和方法在农业上的作用。目前,植物性药品在农业上应用最多的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而不是我们。因此,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加大中医原理和方法在农业上的应用步伐。

中医是以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科学体系。中医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借以阐明人与自然、生命本质、健康与疾病等。中医虽然来自长期的经验积累,但并没有像其他经验科学而被科学实验方法所淘汰,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医充满了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渊源。

农业是与动物、植物以及诸多其他生物打交道的生态产业。所谓“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达到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引导功能性健康农产品开发的目的。

早在1909年,被称为美国土壤物理学之父的美国农业部土壤局局长、威斯康星大学的农业物理学教授富兰克林•H•金,用了9个月的时间对亚洲农业进行了考察,并于1911年出版了“四千年的农夫”(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详细介绍了中日韩农民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培肥土壤、轮作间种等方面的经验。这本书可以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系统描述“中医农业”的著作,书中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与自然和谐的亚洲传统农业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时,美国的农业还处于广种薄收型发展阶段,正当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四千年的农夫”启发下准备学习“中医农业”的时候,化肥农药在西方农业中逐步得到推广。由于化肥农药见效快,“四千年的农夫”这本书又慢慢地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同样,在中国本土,随着化学物品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中国也慢慢偏离了“中医农业”的轨道,农业问题越来越多,农业越来越不健康。

“中医农业”可以在农用药物、饲料和肥料三个领域广泛应用,即利用中医原理和方法将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元素和天然矿物元素制成农药及兽药、饲料和肥料或者相关的天然调理剂和添加剂,目前典型的应用案例有中草药农兽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草药生物肥素和生长调节剂等。

“中医农业”的运作机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或提取物实现农业的绿色防控。

“中医农业”采用的中医药农药来自于天然生物体,这些生物体经过千万年逐渐演化形成了自身防御系统,因此中医药农药成份复杂、作用方式多样,不容易产生抗药性。而且,中医药农药还有杀虫谱广、持效时间长的特点。此外,由于中医药农药均为自然产物,在环境中会自然代谢,参与能量和物质循环,不会发生农药富集,对环境、人畜、天敌安全;中医药农药由于自身来源于生物体,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天然生长调节剂,有助于提高动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动植物生长,增加病虫害预防作用。

目前在很多地方,化学药剂的使用给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破坏,这也给中医药农药在农业上的应用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例如,由于连作大棚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生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危害蔬菜生产的虫害、病害也越来越严重,病虫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再加上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甚至是高毒农药,不但破坏了作物的根系,也破坏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打破了土壤平衡,造成恶性循环,致使病虫害防治越来越难。在这些地方,就迫切需要施用中医药农药进行绿色防控。

2、利用生物元素和其他天然元素的组合搭配达到农业动植物的生长调理效果。

例如,在山西省新绛县,在种植有机蔬菜方面,克服了有机农业不能抵御病虫害、不能高产的瓶颈,被研究者冠以“新绛模式”。该模式主要特色有四个方面:一是增加富含各种中微量元素的矿物质,促进作物次生代谢以产生化感物质增加植物抗逆性、抗病性和产品的营养水平及口感。二是充分发挥有机碳对作物高产的重要作用,注重来自于农业有机剩余物的大量碳素有机肥投入;三是投放微生物复合菌群,既通过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氮为作物提供氮素,又可以通过其中的固氮菌有效保证作物对氮的大量需求;四是注重调理土壤物理性能,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在新绛,通过上述特殊的有机栽培方式,不仅没有发生重茬病等设施农业容易出现的病虫害,而且实现了稳定的高产出。例如在西红柿大棚里,茄科作物非常普遍的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蓟马也没有发现,而且能够剪枝再生。

3、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之间的相生相克机理促进农业动植物的健康生长。

例如,在安徽黄山巨农多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茶园里,采用乔灌草立体种植,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驱虫、杀虫、引虫、吃虫;茶园种植的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抑制杂草生长,无需使用除草剂;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和喜欢适度遮阴特点,种植花香、草香、果香植物为茶叶增香,又可以为茶树适度遮阴,为茶树创造一个适宜的健康的生态环境。

“中医农业”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系统性,即着重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这是农业内部保持各组成部分之间相对稳定和谐的本质要求;二是综合性,即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复合效应,也就是通过综合的手段,达到综合的效果;三是整体性,即作用范围是整个的、全部的,强调覆盖所有生产单元和种养循环链。

“中医农业”的核心是生态循环。人的循环系统如血液和经络循环系统如果出现了阻塞,人就不会健康。同样,农业中的物质循环系统就像人的循环系统一样,如果不能畅通,农业也不可能健康可持续发展。所有地方都在有鼻子有眼地做农业,但这个像人一样有鼻子有眼的农业是否健康,不能看外表有多现代化和高大上,更要看它的液循环系统,也就是要看它的物质循环系统是否有问题,例如,秸秆是否循环利用了,畜禽粪便是否循环利用了。如果做好了生态循环农业的文章,农业的循环系统健全了,农业就会健康发展。特别要强调的是,就像人体的根本部位不能有毛病一样,农业的根本部位也不能有毛病。早在三个多世纪前,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就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农业的根本部位就是土地。搞好了生态循环农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就会不断提高,土壤的理化性状也会越来越好,被化肥农药破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就会逐渐恢复,作物根部的养分循环就会畅通,耕地的质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这样好的土地上,农业必然会可持续发展。

搞好“中医农业”,还必须树立三个理念:一是“三型”农业理念,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这是2015年5月农业部等八个部委共同发布《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提出的。二是“三生”共赢理念,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互相促进共同提升。三是“三个”自然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也是“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

“中医农业”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在传承传统科学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高新科技,进行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的集成创新和跨界融合。目前,发达国家在这个领域已领先我们一步,尽管他们不叫“中医农业”,但来源于我们老祖宗创立的中医原理和方法。我们一定要赶超发达国家,加快步伐发展“中医农业”,逐步摆脱化学农业的困境,大幅度提高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有效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全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人们真正得到放心的食物供给。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价值中国网 2016-11-2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