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孙维国:让城里人到传统村落安家落户

[ 作者:孙维国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28 录入:王惠敏 ]

在四处呐喊终于为几千个中国传统村落要了“名分”之后,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的担忧却丝毫没有减轻,甚至常常感到“苦于无策”。在已经建立名录的几千个传统村落中,冯骥才发现,“千村一面”的发展趋势正在形成,“如果失去了千姿百态的特色和活力,传统村落的保护将无从谈起,留住乡愁,也将是一句空话。”

保护传统村落需要做大量细致而具体的工作,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社会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里面的关键,是制造人气。也就是说,让传统村落有人居住,不成为“空村”。

而今,农村许多人都在外打工,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村庄,村庄由此成为一个个“空村”。往日热闹的村庄,早已失去昔日的“人气”,变得冷清而萧条。许多村庄的撤并消失,与村庄成为“空村”,失去人气有直接关系。

人是一切发展的根本。传统村落的存在和发展,同样需要人气作根基。房子修建得再好,如果没有人居住护理,也会在经年累月的日晒雨淋中倒塌。如果传统村落是一个个“空村”,没有人气,投入再多钱保护,最终也难逃凋敝消失的命运。

如何让传统村落有人气?笔者建议,应该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城里人到传统村落居住。众所周知,传统村落的年轻人进城打工,是由于在农村挣不到钱,只能选择外出打工挣钱。让这些年轻人回流传统村落,不是单纯的号召就能实现的。回到农村挣不到钱,年轻人还是会外出。

与此相对,由于空气污染、交通拥堵、食品安全等问题,现在许多城里人厌烦了城市生活。许多有经济实力的城里人,就想找一处环境优美,自然安静的地方,过“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可是,由于农村土地政策的限制,想去农村生活的城里人无法实现自己的“田园梦”。

一边是传统村落年轻人大量外流,成为一个个毫无人气的空巢村落;一边是许多有经济实力的城里人,想到农村实现自己的“田园梦”。如果两者能够实现有效对接,让这些城里人到传统村落安家落户,不仅能够化解传统村落成为空巢村落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些城里人的安家落户,会给传统村落带来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繁荣“复活”。这就要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大胆创新,允许传统村落土地转让给城里人,变成他们的产权,成为他们的恒产。可以先在部分传统村落试点,积累经验后复制推广。如此,就能激发有经济实力的城里人,选择适合自己的传统村落安家落户,实现自己的“田园梦”。从而使传统村落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重新焕发生机。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滁州文明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