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钟烁明:推行官员“告老还乡”还需完善相关体制

[ 作者:钟烁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16 录入:12 ]

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对如何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良方”: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钱念孙认为,“退职还乡”不仅实现了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还对解决当下农村“空心化”积弊,对缓解大城市过于拥挤、不堪重负等“城市病”,具重要意义。(3月12日中国网)

说起来,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不仅可以解决乡村人才问题和农村“空心化”积弊,而且还可以缓解大城市过于拥挤、不堪重负等“城市病”,一举多得的积极作用还真是不可小觑。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也不失为一种创新,然而,在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改革未见端倪的语境下,要推行这样的“良方”谈何容易。

首先,究竟其中的多少人会何去何从回到乡村并不乐观。众所周知,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来自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城市农村都有。尽管乡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这些人士之中,也不乏原本来自乡村者,但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尽管“退职还乡”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人才分布结构趋于合理”或许还靠谱,但要说能够达到解决农村“空心化”积弊和缓解大城市“城市病”这些棘手的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恐怕还有些爱莫能助。这两个问题显然还得另下功夫解决才行。

其次,相关的路径也还需要完善。一是居住的问题。这些来自乡村的贤达人士,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人户籍已经长期离开了故土,故居早已不在或是没有所有权。而现今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改革的相关政策还只是一个方向,没有在家乡修房或买房居住的政策支撑。二是医疗问题。由于体制原因,这些人的医保关系很多还在城市,老年人本来身体就每况愈下,就算是“告老还乡”,如果医保关系不畅让其长期往返于农村和城市之间治病就医,明显顾此失彼、不是利民之举,而且容易产生新的问题。三是思想观念有待改变。在许多国人的内心深处,仍然存在以城市人为荣的观念,想告老还乡的人恐怕并不多,出台硬性规定必须回乡养老肯定行不通,靠提倡也未必响应者众多。

因此,尽管外国有这样的例子,但都是基于一定前提条件的。对国人而言,要真正形成这样的局面,首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通过相关体制改革处理好相关问题,待时间成熟之后,一切才具有可行性。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人民论坛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