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潭县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全面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畅通渠道、整合资源、降低成本、优化服务,创新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快递进村”有效覆盖率达到90%,农村电商工作受到国务院真抓实干表彰,获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一、湘潭县“快递进村”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
1、“快递进村”工作进入“快车道”。近年来,湘潭县积极创新发展农村物流共同配送体系,首创了“快商结合”(即传统商贸与物流快递相结合的模式)和“快快结合”(快递公司联合经营模式),“快递进村”有效覆盖率达到90%。“快递进村”从无到有,从原来快递只到乡镇,再到全面进村,发展很快。通过创新,既盘活了农村原有农家店,又激活了农村物流各要素,整合和有效利用了各方资源,有效破解了基层网点运营成本高、农村物流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阻碍“快递进村”的主要瓶颈,打通了农村物流“首末一公里”。特别是那些与农村超市商店结合的电商服务站,寄收快递日均达到100单以上,由此带来的人流量又带动了商店的销售额增长。
2、“快递进村”工作便利惠农。过去因为交通不便,农村的农产品外销不多,基本上自给自足和利用赶集交易,购买的东西品类有限,购物体验也很单一。随着物流配送的完善和快递进村的普及,既方便了群众生活,丰富了消费体验,又推动了土货进城,促进了乡村振兴。在湘潭县排头乡,居民集中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收发快递的消费体验,随机走访普通农户,也有约70%寄(收)过快递,现在60多岁的农村老人家也学会了在平台上下单购物了。特别是现行的四站融合点(整合农村电商、供销、金融、物流等资源,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村部建设的服务站),从试点的村来看,运行效果很好。可以说,小快递在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释放农村消费活力、促进乡村振兴上面发挥了大作用。城里的子女可以在网上给父母买他们舍不得购买的水果、蔬菜,送货到家;乡下的老人也可以把盐辣椒、酸枣片、腊肉等家乡的味道寄给外地的子女。快递促进消费的同时也传递着亲情和乡愁。
3、“快递进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排头乡的湘之坊生态农庄为例,不仅有自己的商标品牌,还收集了很多来自周边群众制作的优质农副产品(火焙鱼、黄豆黑豆、辣椒腌菜、各种小吃)。特别是农庄的明星产品——腊制品,除了线下交易之外,线上交易更是频繁。农庄每天都要发出大量腊制品的快递,一年光是通过快递寄出去的腊制品销售额就达到120万-150万元。排头乡还有一个八零后,通过微信推介和依托快递物流,每年要帮助村民销售手工茶、火焙鱼几百斤。有的快递点,边做快递服务边做网上农产品销售。这种经营模式下,不仅快递点可以额外增收上万元的纯收入,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农产品种植销售,很多原来在乡下不值钱卖不出去的东西都变成了钱。不仅如此,快递点农副产品的加工,也带动了农民的务工收入。尤其是近两年在疫情影响之下,“快递进村”的发展还有效帮助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二、湘潭县“快递进村”工作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一是快递进村的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快递点的设置密度可以更大一点,整合一些农村小卖部或者各类经营网点,让群众寄取件更加方便。二是对相关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以湘潭县的银河商贸为例,在各村布点,最远到了号称湘潭县西藏的昌山。事实证明,偏远村落,配送路途远而快递件量少,运营成本高,这样的点就会面临日复一日的亏损运营。但越是偏远,村级和群众对布点的愿望越强烈。三是利用快递网点做农产品加工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乡村农副产品多,品质好的东西也多,但是加工生产还不够规范,大多数农村的合作社、家庭农场还没有达到食品生产办证的要求。另外,小作坊许可证生产也只限省内销售,所以更多的主体只能依托朋友圈、熟人圈和微信群销售,难以做大做强。四是零散农产品出村的物流成本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相对于城区,乡村的物流件比城区要少,物流的运营成本要略高,而零散农副产品普遍体积大,量不大,价值不高,单件发货物流的成本相对较高。比如一斤红薯片卖18元,寄到北京、上海快递费大概就要10元。市场价50块钱一斤手工白莲,本身就没有太大的利润。如果包邮的话,两斤白莲的快递费大约就要12元,商家没有钱赚;如果不包邮的话买方觉得贵,也不会买。在网上还看到一个案例,山西农家往北京发了5斤枣,包装带顺丰快递35元,红枣价值才25元,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另外,乡村的快递比城里要慢一点,对于农副产品的保鲜销售也是不利的。
三、推进湘潭县“快递进村”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是作为省级层面,加强部门联动,争取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全省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加速推进全省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支持补助相关电商物流企业。二是作为县级层面,重点发展涉农产品深加工,鼓励家庭农场式的加工做大做规范,整合全县的优质农副产品,打造一个全县的公用品牌,探索推行“村集体+合作社+一村一品”的加工模式。三是作为乡镇层面,首先要加强对快递网点的管理规范,以具体的措施来指导和激励各快递点,既做好快递揽件和配送服务,又利用好平台做销售,依靠业务叠加多渠道创收盈利的同时,拓宽乡村产品网络营销渠道;其次要引导、指导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主体,办好小作坊许可证,获得网上销售的“通行证”,同时通过农副产品品质的提升和品牌包装策划,来适当提高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以弥补网上销售增加的快递运输成本。
快递进村最理想的效果,一是最大可能的利用、整合农村小卖部等资源,合理增加快递点的配置,让村民领取快递包裹的路途近一点,再近一点。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已有的快递物流平台和体系,让农村的农副产品卖出去的多一点,再多一点,真正做到让快递进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替城乡架起连心桥,为乡梓拓宽致富路。
(作者系湘潭县排头乡党委书记;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1年第4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