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依法建立常态的管理机制 确保农民工资足额兑现

[ 作者:宜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598 更新时间:2019-01-22 录入:王惠敏 ]

    “新华视点”记者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采访发现,经过连续多年大力整治,以建筑领域为代表的农民工欠薪“老大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仍有一些企业未能及时支付工人工资。(新华社1月10日)

    又到一年春节时,兑现农民工工资又成了热门话题。各地在贯彻中办、国办的《通知》中,强化欠薪违法惩戒力度,确保农民工在节前及时足额拿到工资,令人心喜。

    但是据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通过“救火式”集中整治解决了大部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但一些小散企业的欠薪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根治。因而在总结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治理经验中,少一点“救火式”集中整治,依法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是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有效办法。

    紧盯“痛点”持续用力。近些年来,在完善考核制度,创新农民工工资欠薪治理的方法中,实现了农民工欠薪问题“三量齐减”。但是小微企业,建筑领域层层转包、矛盾转嫁,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等造成农民工工资拖欠风险成为了新“痛点”,需要在贯彻《通知》精神中,借鉴建筑行业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黑名单”制度、深入现场接受维权服务等经验,深入一线调查建立问题台帐,分类施策,化解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难题,尤其是深化落实专用账户制度,以常态管理机制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兑现。

    分类治理强化法制思维。对一些小微企业因转型发展中的困难,造成农民工工资难以兑现的,要按照中央的决策落实支持发展的措施办法,以“一企一策”的方式化解其发展中的困难,增强其发展活力,增强其支付人工成本的能力,对拖欠的工资要落实分期分批兑现,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对于建筑领域违法转包、分包和资质挂靠等问题,住建、人社等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既要开展专项查处,更要强化日常执法检查,提高建筑领域劳动合同签订率,建立完善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对恶意低薪等行为,在从严从重给予依法处置的同时,打进黑名单,丧失从事相关行业的资格,警示更多的企业业主,依法经营,足额兑现农民工工资。

    农民工工资历来是党和政府的牵挂。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爱,各地创新了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的办法,才有效解决民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因而在春节到来之前,各地在贯彻中办、国办《通知》精神中,要把“救火式”集中整治与依法建立常态化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诉求,创新治理机制,力促各类企业主依法兑现农民工工次;紧盯中小微企业的实际,在落实发展支持措施的同时,依法建立兑现农民工工资的管理办法,在促进企业规范化发展中,提升劳务支付能力,有效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