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金伟连: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引领乡村振兴

[ 作者:金伟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1-07 录入:王惠敏 ]

为推进我市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市政协农业委员学习活动小组对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湘乡打造了3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共投资15亿元,在东郊、泉塘、白田规划面积15万多亩,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资近4亿元,以此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目前主要完成了园区机构设立、规划编制、项目启动、招商引资及土地流转等工作,“产业兴旺”的现代农业雏形初步显现。

(一)适度规模经营明显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园是湘乡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重点区域。在完成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租赁、托管、股份合作等流转模式,集中流转土地12235.6亩,分别流转给入园企业使用,入园土地基本实现了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生产。如泉塘园区的泉龙果业新流转土地400亩,基地总面积超过2000亩,已完成规划设计,预计总投资1.6亿元,重点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养老等为一体的农业休闲度假中心,2018年首期投资1000万元建设仓储、冷链、研发中心;白田园区婷圣家庭农场自流转林地、旱土约

200亩,建成了以西瓜、葡萄、杨梅、弥猴桃为主的水果采摘园。在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构建、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湘乡市农业示范园区走上了规模经营的道路,全面提升了湘乡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产业融合程度持续加深。现代农业示范园拓展多种功能,鼓励龙头企业产加销一体化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打造有形的产业链、提升无形的价值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东郊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完成社会投资2.9亿多元,已有湖南亚栖亚农业有限公司等10家涉农企业入驻,奠定了园区良好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增值空间大大提升,农业的功能和价值得到拓展和提升。

(三)农业科技水平、新品种开发水平显著提高。东郊、泉塘、白田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强化科技支撑,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打造农业科技引进研发推广的孵化平台。2018年,东郊现代农业示范园成功引进投资打造茅浒茶业项目,首期在浒洲村流转土地100亩,拟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开发“万岁茶”特色产业。泉塘镇春梅蔬菜种植基地的有机蔬果、泉龙果业的优质红肉蜜柚等一批优质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成为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各个示范园区带动了农业对新技术的吸纳和应用,让现代农业科技更好地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农产品增值,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四)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健全。园区内农田水利、排灌渠道等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为园区的正常运行和长远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1)交通方面。泉塘园区主干道湖山段完成2.2公里路基拓宽建设。东郊园区长巨线提质改造一标段投资890万元,已基本完工,二标段投资2340万元,已完成招标;石江石桥至西北韶灌管理局连接线、上定线、园区干道、长花线等项目完成了规划设计。白田园区核心景观路计划投资300万元,即将进行施工设计。(2)水利方面。泉塘园区湖山投资800万元的防洪堤除险加固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小农水整修工程已在军塘村开启;育泉河生态治理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和财政评审。东郊园区投资900万元的三湘撇洪渠和投资500万元的横新撇洪渠改造项目进入扫尾阶段,投资300万元的菜石江河旺兴段左堤除险加固项目已完工;扒口塘支渠、大桥撇洪渠、东塘撇洪渠西北段整修加固和三湘、长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浒洲景观渠提质改造列入规划建设。白田园区新苗河、长江河综合整治项目9月开工。(3)电力工程方面。东郊园区长丰农贸市场万伏高压线已完成迁移工作;浒洲核心区强电、弱电杆线迁移正在紧张施工中。白田园区东茅村、仁厚村等村网改造及10千伏线路改造工程正在进行项目审批。(4)农田整理项目。泉塘园区投资3240万元新增

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东郊园区浒洲核心区已改造9口池塘、3处倒虹吸;完成3.8M机耕道建设,沟路渠项目已进入施工程序。白田园区白田村等六个村综合改革试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农综项目建设已竣工验收。

(五)规划引领作用明显。湘乡制定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调结构有利时机,以园区为平台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形成了畜牧、蔬菜、林果等规模产业,科学描绘现代农业园区“精、优、美”的发展蓝图。三个示范园区明确了四至范围、核心区范围、土地利用规划、主要产业定位、路网等建设规划,使园区主导产业风生水起,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三个现代农业园区打破了传统农业单一的种植模式,实现了多产业的融合,将吸收更多的城里人到乡村,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园区的引领下,不仅实现了乡村经济的振兴,同时带来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让乡村的山更绿,水更清。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政府引导、企业建设”思路的指引下,湘乡市现代农业园区呈快速发展之势,但一些制约因素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集中在“人才、土地、资金”等三个方面。

(一)缺人才。凡事必先有人气,才有生机,园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方面,园区未来高智慧、高投入、高科技的发展势头需要包括生产、营销、科研等在内的多方面人才;另一方面,受制于交通条件、待遇水平等因素,园区的人才引进非常困难。目前,三家园区虽已成立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但是园区管委会是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临时性机构,管理工作不规范,人员大都是兼职,没有配备专职人员从事园区日常管理工作。由于向上对接不及时,导致未开工项目仍停留在前期阶段,园区与市直相关部门、湘潭市职能部门衔接不积极,项目进展缓慢。同时,园区建设还缺科技研发和营销专业人才。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刚起步,生活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科技研发和产品营销人才入园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二)缺用地。湘乡市虽然对园区建设用地有所倾斜,但是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园区建设用地的优惠政策,园区二三产业建设用地难以得到保障。泉塘现代农业示范园,因建设用地困难,致使生产硬件建设滞后,影响了企业进一步扩大发展。在具体执行中,入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很难得到用地指标,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的规模控制要求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严重制约发展。在农业用地方面,面临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上涨的问题,流转关系还不稳定。

(三)缺资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周期长,财政支出很大,推进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招商引资等面临很大的财政压力。三个园区均已开展相关招商引资活动,但招商效果不明显,目前基本处于洽谈阶段,真正入驻园区的企业不多。在防范金融风险、缩减政府投资项目的形势下,入园企业融资困难,阻碍产业项目发展。

三、工作建议

针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了实现湘乡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人力支撑。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立园区管理委员会,确定岗位职责,明确机构编制,落实工作人员,建立更加灵活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对企业决策人实行严格审核管理,对不具备相当文化素质、没有一定市场经济管理经验的人不能胜任董事长及总经理。三个园区对园区项目要采取倒排工期,实行挂图作战,责任到人,确保园区建设质量和进度,鼓励和支持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营销人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考虑园区发展实际,采取“公招民用”的方式,赋予引进人才事业或国企编制,使他们为新型经营主体或园区服务,并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吸引人才在园区内安居乐业;同时,示范园要着力培养新型农民,迅速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和新农民群体,把示范园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二)解决用地困难。建议对园区引进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优先协调解决建设用地指标。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农业设施用地政策,优先保障农业园区的生产设施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有效利用规划域内闲置地、建设用地或复垦土地,支持园区建设。市财政设立土地规模经营扶持专项资金,重点向农业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倾斜。企业与生产基地合作时既要考虑到生产基地农民的利益,也要兼顾企业本身的利益,通过正规的合同及公证,并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划清责任,让农民满意,企业认可,达到企业与农民共赢。

(三)落实资金支持。要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吸引和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村,进一步提升涉农项目资金支出效益。鼓励农业园区成立财政出资的担保公司,或利用园区闲置土地、固定资产或其他有效担保物等,为园区内的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提供抵押担保,解决其融资难问题。在基础条件较好,企业运行及管理相对规范,自有资金比较充足,确有实施项目的能力,生产加工经营上确有发展前景的前提下,给予企业项目扶持资金。依托现有的主导产业,整合优势资源,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积极与优质投资商洽谈,吸引一批生产基地和经营基地在外县市的总部企业入园。同时,严格对企业进行财务审核,凡外债负担过重,又不具备偿还能力的企业要严格控制其发展规模。金融单位要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同时统筹、整合项目建设资金,向园区产业倾斜。 

作者单位:湘乡市农业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