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万年山:一位老乡镇党委书记关于农业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 作者:万年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24 录入:吴玲香 ]

导读:万年山同志是四川省西充县农牧局退休干部。1975年参加工作,先后任村支书、(三个乡镇)党委书记,1991年调任县国营农产品企业法人代表10多年,退休后,先后于5个民营农业企业任总经理,直到现在。此文是万年山同志几十年对农村、农业、涉农企业工作实践经验的结晶,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一、振兴乡村农业经济必须充分了解乡村农业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是有生命力的,存在的问题,就好像一个人生了病,必须要找精通这方面的医生进行诊断,找出病根,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以四川丘陵地区为例,每个县100万亩左右耕地,分散在1000 多平方公里的山沟、山坡上,种地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药等,每亩 约200多斤,收获后农产品每亩约1-3吨,在机耕道未完善的情况下 要靠肩挑背驮,非常辛苦,再加上种地不赚钱,种粮人越来越少,田 地撂荒越来越多。

农业和其它行业的区别:

(1)工业产品属于标品,在工厂里面用机器生产,按照既定的工艺 技术,培训好员工开动机器生产就行了,而且损耗率可控制在0.1%, 而农业产品属于非标品,露天工厂,人工生产、种子在育苗移栽后要 经过漫长的时伺才能收获,农作物的季节性、区域性、生物规律性受 自然界的影响很大,生长过程中农作物受病、虫伤害损失不小,如遇 不可预测的洪灾、旱灾、冰雹会造成颗料无收。

(2)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经过产品分类、分捡、包装、储存、运输,不仅增加了包装和运输费,而且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脱水、变色、变质造成的损失也很大。

(3)农产品在农村,消费者在城市,农村信息闭塞,不知道种什么好销,只能看别人种啥就跟风,由于供大于求,压级压价造成损失。

中国农业与外国农业的区别:

中国人多地少,农业人口占70%,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人少地多,农业人口占30%,如果将土地分类,一类肥沃的平原;二类差的; 三类弱的丘陵地区,外国只用一类种粮,产量高,成本低,中国三类都要用作农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还不说外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80%,中国丘陵地区占20%以下,所以外国家庭农场,农业庄园都赚钱,因此外国农业经验不能照搬,但美国将成熟的工业化管理成功地运用到管理农业上的经验可以借鉴。

农业招商引资难。

任何企业家在投资项目上(因为他是私人投资要精确计算投资后的回报率和收回投资的难易,而政府投资盈亏与个人损失无关)的原则是:利大大干,无利不干。而农业项目招商难的原因是:①丘陵地区土地分散生产成本管控难;②农产品属食材因质量监管严;③农产品是市场定价,国家调控,不管成本高低,必须稳定物价;④农业露天工厂,自然灾害管控难,工业在成本计划成本控制上可做到99%, 而农业成本只有60%的把握,因此农业招商难。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吸引下,外国农业技术将进入中国农业市场,将会出现特色种植区域,但作为外国企业私人投资条件是优先考虑适宜机械化操作的平原而不会考虑丘陵地区,所以丘陵地区还是要立足走自己创新之路。

丘陵地区小规模农业企业亏本容易,赚钱难。

据了解,南充地区有一个县,2013年至2016年在党的惠农政策吸引下,拥现出了大批乡村农业产业创业者,其中规模以上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约千个左右,到2017年后90%经营效益差,其中省级龙头企业亏损严重,负债上千万元,原因很简单:①规模小 生产成本高,过去传统农业,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种自用的自然经济,土地、劳务、种子都不算钱,现代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商品经济,土地 租金、种子、肥料、劳务费、销售过程的包装、运输费,都要算钱; ②规模小销售成本高,产品在农村,消费者在城市,无法进行直销,只有通过层层采购商、批发商才能到消费者;③规模小新技术推广难, 比如有个公司请一个年薪12万元的蔬菜技术员负责200亩蔬菜技术,每亩技术费600元,如果种2万亩,每亩就只有6元技术费。另外,还有新产品的培育, 产品品质的提升,各个环节的成本核算和管控,冷链的仓储投资建设等,小规模企业都无力做到。

振兴乡村农业,党的领导是关键,但农业产业比其他任何行业 都复杂且特殊,政府领导必须要深入学习和了解乡村农业、农民情况。有句俗语“国有国情,我有我情,离开实情,现实无情”。因为一些地区领导干部年青化,从学校门进入机关门,存在文化知识高,政策水平高,专业素质髙,但缺乏管理乡村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缺乏农业企业经菅管理的实践经验,缺乏农产品市场营销实践经验,在振兴乡村农业规划布局上,重视公路沿线高大上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而无法复制到边远山区,影响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增收,造成只见投入不见效益,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

振兴乡村农业经济应重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发挥企业家在资源配制中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因地制宜,规划布局,用企业管理办法的优势,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管理,成本核算管理,资本运作管理,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以科技为动力,以财务为核心,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以管理促发展做强做大上下游产业链。在乡村农业发展工作中,应该明白两个道理:(1)农民手里一斤红苕0.3元,到批发商手里2元,到企业家手里经过加工成薯条就成了6元;(2)六十年代 毛主席决定造原子弹,在科学家的努力下造出了原子弹。

我的思考:

把农村庞大的农业资源和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比做一辆火车,把人力资源比做火车头。为了多拉快跑可将人力资源分为三类。第一类:年岁大文化低,种地;第二类:年青人文化高,经过培训后搞科技农业、农业服务和产品加工;第三类: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人才,负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这样可以让人力资源各尽所能,乡村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赌博盛行的场面就会有改变。

农业是个大市场,农产品是个购买频次较高的产业,只要做到产业规模化、管理工业化,不仅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且老、中、青、少各类人才都有就业的机会,中央提出的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增收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二、振兴乡村农业具体办法的思考和建议。

1、用好党的惠农政策,“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1)建议改粮食直补为种田才补,种的多补得多,不种不补,撂荒地收归集体共有;

(2)改现金补为农用物资补,按种田面积计算补助肥料、种子、农药;

(3)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投入到生产急需的机耕道上,降低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

(4)增加农机补贴,推动农业机械化;

(5)加强农作物保险补贴。

2、实行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必须要使丘陵地区小规模农业经济向规模化农业经济发展,实行订单种植,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是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的关键措施。

由县政府主导组建“县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实行产权分离制企业化管理。

(1)将分散的小农户、专业户、家庭农场视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个环节,通过股份制合作进行串连起来,以村为单位组建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将土地资源拆价入股加入村合作社成为股民;

(2)村股份专业合作社加入乡股份联合社;

(3)乡股份联合社加入县农业控股有限公司;

(4)县控股公司按照“专业合作社法”制订公司章程,按照章程设置董事会;

(5)董事会成员由各乡股民多的村专业合作社社长和乡长组成,董事长由县领导兼职担任,设副董事长1人,董事1人,监事1人,县董事会面向社会招聘具有10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士任总经理,由总经理组建公司,经营班子,任命各部门经理。

(6)董事会的职责: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一是代表股民管理资产,二是根据公司发展需要进行农业项目投资,三是聘任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四是审批公司制订的农业发展三年目标计划和年度经营计划,五是年终审查年度农业经营计划执行结果,六是监督公司兑现农民劳务费、土地租金,按60%利润绐股民分红,40%留作公司发展基金。

(7)董事会组建一个联协会,由农牧、财政、国土、税务、工商、公安等部门人员组成(四川省政府2008年5号文件规定),协会选会长1 人,服从董事长领导,协调协助公司健康发展,合法经营。

(8)各乡仿照县联协形式成立乡股份联协会,其责任是负责全乡镇各村社股民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进行解决。

(9)公司对乡村股民生产管理机制,根据公司市场销售部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分析,产品价格变化情况,制订出农产品销售计划交生产部,生产部将种什么,种多少面积,产品质量标准,收购价格,下达到乡村,由村安排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然后公司对已签合同的股民实现八项统一服务(统一供应粮种,统一供应肥料、农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设计,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按订单收购,统一产品销售,农民资金统一兑现,农民无后顾之忧,只管种就行了)。

(10)总公司总经理的岗位职责。

组建公司经营机构,面向社会招聘企业各类型管理人才;设置生产技术部、计划财务部、市场营销部、物资采购部、人力资源部、综合管理部(信息、法律、加工)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士对县内资源情况,县外市场情况深入分析了解后制订三年农业发展目标计划和年度农业经营计划,报董事会审批后执行。有了目标,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再加上有力的措施,完善的制度和坚强的政治保障,做农业不想赚钱都难。总公司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公司核心能力。三个培训:决策队伍,技术队伍,营销队伍;三个引进:生产技术,优良种子,农机设备,农产品加工设备;三个研究:组织管理,质量管理,资本运作管理。

成立县级农业控股公司有如下优势。

有利于用现代化农业管理办法,组织现代化农业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区域化种植一体化经营,统一化服务, 企业化管理形成(县公司+乡联社+村股份合作社+农民劳力资源),从农产品育种、生产、储存、加工、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合作社产业链。

有利于市场销售,没有市场就没有农业企业。

由于规模大,农产品数量多,种类全,可在大城市建若干个3000 吨以上的冷库,将各类产品运入库房,派销售员将产品样品、图片、资料送到学校、工厂、超市看样订货,农超对接直销配送,去掉了农村到城市中间层层采购批发环节,大幅度降低了销售成本。例如:农村红薯0.5元/斤到一级批发商,1.5元/斤再到二级批发商,2.5元/斤再到三级批发商,到消费者4.0元/斤,假设•一亩4000斤X2.5元/斤,一万元/亩,如果10万亩,消售费就降低了10万元,农业利润就找回来了。

规模大,品种全,数量大,深受商家欢迎,假设一个大超市需要三天进一次货,每个品种0.5吨(农产品易变质,一次不能进多了),如果需要进20个品种,用一个10吨卡车一次性运输配送。而如果品种单一,超市就需要从二十个地方上货,增加了进货成本。

有利于整合资源,做全产业链,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养殖业,育种、养殖、饲料加工,肉类加工,市场销售产业链;

种植业,产前服务体系,产中科学管理,产后加工储存,物流 销售体系产业链。

有利于农业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资源上游原料成本,农民+劳力+土地和下游加工销售渠道费用让企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整合资源布局全产业链;

假设公司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计划是三年,50万股民,60万亩土地,年产值200亿元,实现目标的措施,首先根据县情,规划出三个核心产业“一个成功企业必须要有核心产业,这是重中之重,好比企业的骨架”。

10万亩葡萄,亩产3000斤X5元/斤,产值15个亿,加工葡萄酒,3000斤/亩X 10万亩=15万吨,产原酒80%=12万吨,每瓶酒 750克,每吨1333.3瓶X60元/瓶,总产值可达96个亿。

20万亩红苕,亩产按4000斤计算,50%鲜苕通过粗加成苕粉,再将苕粉精加工成粉皮、粉丝,再将50%鲜苕市场销售可得144 个亿。

养殖业体系120个亿。农民入股后,领养小猪、鸡、鸭、 鹅,公司统一配种,统一孵化,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统一收购, 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发挥规模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节约化、 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养殖产业链。这三个核心产业就相当于四川省西充县农业总产值的50%,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就顺理成章。

有利于科技兴农,提高农业效益,降低成本。

种植业产业链,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就要与农学院农作物专家合作,加工农产品就要和农学院食品专业方面专家合作;

养殖业产业链,种苗,饲料加工,肉食加工就要和有关畜牧业专家合作。小规模农业经营企业是无法做到的。

外国农业科研成果推广率80%,中国推广率30%,原因有很多, 其中之一就是农业产业规模小,比如说华南农学院鸡饲料,肉鸡可提前7天上市,100万只的鸡场,就要提高几百万元利润。再比如普通黄瓜亩产1500斤X0.5元/斤750元/亩,水波黄瓜亩产8000元X 1元/斤 =8000元/亩。

有利于解决丘陵地区乡村农业发展存在的各种矛盾。

小规模农业企业经营亏损无钱交土地租金发生农民不准退租的矛盾(租期30年);

土地流转后农民无地种,单靠300-400元每亩土地租金生活,农民经济生活困难的矛盾;

少数小规模农业企业主投机取巧,套取国家补助的矛盾。

国家对关系民生的大项目如电力、燃气、石油等采取国企、省企管理方式,而县乡政府面对70%的农业人口和庞大的土地资源,组建县农业开发公司,实行政府为大股东管资产,企业家用工业化管理的办法,规模化生产经营,在乡村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逐步发展高大上的科技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

本建议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按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产业兴旺是重点,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精神,突出“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理念”。

1976年凤阳县小岗村包产到户的经验在全国推广解决了亿万人民穿衣吃饭问题,但那属于自然经济,一个村有1000多人,现在一个村仅有200多人,还是老弱病残留守人员,现在农产品面向市场成了商品经济,农民无法适应。

现在农产品市场不单纯是价格、质量上的竞争,更是品牌和美誉度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分散的小农户和小规模农业经营是根本做不到的。没有市场就没有农业企业的出路。

市场如战场,国外大量低成本、低价格、高质量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丘陵地区农业要想在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必须将分散的小农户、小规模的专业种粮大户,通过股份合作联合成为规模庞大的万吨巨轮,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前进。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老干部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建言献策”,所以写了这个建议,供领导参考。

本人是农学专业,1975年起先后任村支书、乡党委书记,1991年调任县国营农产品企业法人代表10多年,退休后,先后在5个民营农业企业任总经理,直到现在。此建议是我几十年对农村、农业、企业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有句名言“上知下难,下知上易”,此建议正确与否,可通过试点检验,本人愿配合。

(作者系四川省西充县农牧局退休干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村政策智库(微信公众号原创)2018-10-22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