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雄:打好水库移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的调查与思考

[ 作者:李雄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9-30 录入:吴玲香 ]

水库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国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我县列入移民后期扶持的中型水库共有4座,分别是盘江水库、泮头水库、千家洞水库、观音山水库,核定后期扶持移民人口近8000人。很多贫困移民是因为生活环境改变和土地资源减少而导致的次生贫困,成为一些地方扶贫开发难啃的硬骨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为扎实推进水库移民精准脱贫,确保贫困移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必须加大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力度。

一、以长效机制保障水库移民稳定脱贫

(一)政府引领脱贫机制。在移民村,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农业、畜牧业、林业等示范村,定期召开水库移民经济发展交流会,通过参观学习,取长补短,推动全面发展。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当前,移民管理机构要主动会同扶贫部门加强与行业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移民群众投工投劳,重点解决路、水、电、信息化和山洪地质灾害等问题,夯实贫困移民加快发展的基础。二要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围绕移民村的功能定位,发挥各地优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三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移民村产业发展,切实改善贫困移民村人居环境。要采取整村推进的方式,实施移民村环境连片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保护库区特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保留乡村特色,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移民村,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建构商品流通机制。要畅通商品流通体系,增加水库贫困移民在农产品流通价值链条中的利益份额,实现稳定脱贫目标。一方面,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社提升“小农户”抵御“大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有商品可卖,价格让农户满意。水库移民居住地都较为分散,农产品“产、供、销”的信息不畅通,农户容易受到外来个人或组织的控制,往往成为市场风险转嫁的直接受害者。如果通过专业合作社来组织农户共同对抗市场风险,能够节约农户获取信息的成本,增加农户的收益。另一方面,重视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确保商品卖得好。充分利用国家对水库移民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市场,发展特色优势产品批发市场,培育批发市场群落,建设一批乡镇连锁超市、村社放心商店,确保商品卖得好,带动困难移民脱贫致富。

(三)完善利益共享机制。一方面,要坚持水库移民安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创新水能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和规范水电企业参与移民脱贫攻坚工作的社会责任,帮扶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水库移民贫困群体对库区的养殖、旅游和消落区土地资源的优先分享机制。探索利用市场机制用好用活后期扶持资金带动水库移民安稳致富的有效措施,开展移民后扶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扩大受益面。另一方面,要建立授人以“渔”机制。水库移民中的贫困户要稳定脱贫,接收地政府要授人以“渔”,教会他们脱贫致富的方法,健全授人以“渔”机制,增强他们的“造血”能力。要从根本上提高水库贫困移民的素质,使其具备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的能力,除了对移民人才进行文化培养外,还要建立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和自主创业培训机制,扶持移民依靠智力和科学技术脱贫致富。

二、以农业发展带动水库移民稳定脱贫

(一)加大农业产业投入。一是政府加大扶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移民村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扶持农业产业发展。二是利用好社会资本。政府要鼓励和推动社会资金投入到移民村的农业产业中,同时积极运用贴息、补助等经济杠杆,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现代农业。三是整合中央和地方资。把移民资金与移民村的农业开发、水利建设、林业发展、扶贫解困和其他社会投入资金捆绑起来,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提高移民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一要大力引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当地政府要制定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在财政、土地等政策和机制上不断扶持他们,培育出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经营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种植、加工和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业集约化、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二要组织和引导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储运、保鲜、精深加工、包装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密切合作,提高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三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移民村产业开发,并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形式,建立起与贫困移民户、合作社之间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移民真正分享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功能拓展的效益。

(三)发展专业合作组织。首先,强化移民村专业合作社功能,以合作社带农户,促进农村市场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带动一方贫困移民奔富,同时成为政府与企业、农户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其次,鼓励贫困移民以合作社形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鼓励电子商务进入移民村,支持移民发展产地直销,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还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在大宗的、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地和集散地建设一批辐射范围广、交易量大、有地方特色和产品优势的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最后,要在水库移民村发展生态农业,注重品种的交换和技术的交流;要积极规划,努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要实现产业发展的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还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三、以特色产业推动水库移民稳定脱贫

(一)加快特色种养业发展。根据移民村地形地貌的特征和前期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当前各产业的市场行情,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对特色种养业的发展进行初步规划,完善体制机制,提供种养技术,着重扶持能让贫困移民直接受益的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建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引导移民逐步把产业做大做强。

(二)加快特色旅游业发展。一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水库景观和农村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特色产业、森林景观及慢生活节奏等优势,在山水、生态、文化、乡情上找看点,在布局、特色、农味、细节、内涵上下功夫,在赏花、采果、节庆、民俗、饮食上做文章,才能把库区休闲旅游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成为移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二是完善库区景观的软硬件设施,打造和谐旅游,挖掘移民文化,并将其纳入旅游规划中,鼓励和支持外地游客到移民村寨体验生活。

(三)加快特色林业发展。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拥有丰富森林资源的水库贫困移民的稳定脱贫作用大。可以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的机会,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在突出生态保护的同时,加大对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乡镇的木浆造纸、板材加工、家具制造等产业,还可以促进农牧业合作,发展林产经济、林下经济,以此带动贫困移民稳定脱贫。

总之,加强水库移民脱贫攻坚工作是提高贫困移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更是共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稳定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移民群众逐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并最终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作者系袁家镇政协联络组组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