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吴志国:难觅的真实

[ 作者:吴志国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12 录入:王惠敏 ]

——《乡镇干部手记:中国乡村治理中鲜为人知的实况》读后感

timg.jpg

这本书弥足珍贵,并非因为是作者半生的心血,而是因为真实资料的难觅。

一、难觅的真实——有内幕

我将难觅的真实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该书提供的资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李万忠是乡镇干部,站在乡村治理的第一线,直接参与其中,是当事人。如果不是乡镇干部,也难以知晓诸多事情“摆平”的内幕,这是一般的外来调研者或乡村治理的“外部人”难以知晓的,即便能够推断,但也缺乏第一手的资料支撑。作者提供了大量的生动“内幕”,为研究者的深入思考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乡镇干部工作繁忙,能坚持记录下来者少见,十分难得。从作者的记录来看,经常是调解或参与某事结束后,已是深更半夜后后半夜,但作者让坚持写完日记记录下来再休息,生怕第二天因事务繁忙而忘记。

二、长期的积累——小半生的点滴记录

这本书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它是作者二十多年的长期积累的成果,反映了乡村治理的变迁。这是一般的调研难以做到,在国内长期的跟踪调研稀缺的情况下更是弥足珍贵。在国内的学术界,扎实的调研(无论是实地的调研,还是文献调研)已属难得,而长期对某地的跟踪调研就更稀缺了,不是说没有,但是少见。这本书就是这样的稀缺品。事后,又能客观理性记录下来。

三、来自于实践的问题

作者无形中是在两个身份之间转换。第一个身份是参与者,是当事人。这保证了内幕的知悉,保证了材料的真实性,而不是来自道听途说。第二个身份,当作者对乡村问题提出思考与对策时,既有作者站在乡镇干部立场上的思考,也有作为一个研究者站在第三方立场上的思考。这就是说,作者的问题意识是直接来自于实践。这种来自于实践的问题可能在理论上已经解决,但是为什么在实践中未能解决,值得进一步研究。比如,乡镇干部在面临乡村治理时的社会生态,包括政治生态、乡镇干部自身的生存境况以及乡村的情理法等社会伦理。因此,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还任重道远,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该书在真实记录的同时,还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这些都基于作者审慎的思考,更基于作者对乡村治理资源的熟悉,值得研究者认真对待和进一步研究。

当前,中国正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但这并非意味着乡村治理课题的终结,相反,乡村治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新的问题。就像作者发现,在农业税终结后,乡镇的任务轻了,农民的负担减了,但乡村与国家的纽带却相对松了,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时代的乡村治理,这样的困境更难解决。

我相信,真正有志于乡村治理研究或者是想了解差异巨大、国情复杂的中国的读书人阅读该书之后都会大受启发。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