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新时代如何加快乡村振新,如何把农村建设的新目标落到实处,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眼前越来越迫切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恰恰就集中在农村的建设上,所以要想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重点还是在农村。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一个地方想要发展,就必须把发展地方经济放在首位,也只有经济水平上去了,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发展地方经济才不算是一句空谈。乡村振兴也是这样,必须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让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得到提升,才算是乡村全面的振兴。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到,在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功能仍然是提供农产品。无论是农业生产经营者,还是政策导向,往往比较注重对农产品数量的追求,高产、增产仍然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动能。这种格局必然导致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普通农产品数量多,但价格低迷,甚至经常遭遇滞销。这种格局既不能满足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又严重制约农民增收,是农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对此,要把加快新时代乡村振新落到实处,我们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摒弃以往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做法,大力发展新产业,如利用旅游和电商的新思路,使得农业附加值得到提升,只有这样,农村产业才能蓬勃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才会迎来新希望。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不可缺失。文明的乡风,不仅让农村社会更加和谐,而且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文化建设一旦缺失,很容易在当地形成攀比成风,金钱至上,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甚至巧立名目摆设宴席等不良风气,人情往来会让本不富裕的农民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贫困乡村帮扶干部忙脱贫,而贫困户农民则“袖手旁观”,拿着帮扶脱贫的钱款抽烟打牌,等、靠、要思想严重的现象,而这些都是乡村文化建设缺失的体现。所以,在农村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弘扬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特别是如何实现脱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切实落实好重大政策举措,无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工作内容。同时,也只有农民朋友的思想得到提升,自觉地摒弃不良文化,乡村振兴的实施才算是有了坚实的根基,乡村发展才会从根本上产生足够的动力。
乡村在新时代承载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任务、时代使命。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改变乡村面貌,激发乡村生机和活力,让乡村能够担负起与其战略地位相匹配的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新时代乡村振新,落实农村建设新目标,使乡村更加美丽,更具有吸引力,促进市场优质资源要素流向农村,让农民充分分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工商行政管理和质量技术监督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