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成钢:产业扶贫 决胜冲刺

[ 作者:成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25 录入:吴玲香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是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到2020年让全部贫困县摘帽的宏伟目标,还需要通过围绕产业扶持开展精准扶贫,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的决胜冲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真贫,真脱贫”。

统筹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1)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2)产业扶持到村到户;(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5)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6)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脱贫的最终目的是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产业扶持应该作为扶贫的重中之重。

“六个到村到户”在落实的过程要统筹规划,不能机械地,呆板地执行。“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都要与“产业扶持到村到户”结合起来,“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需要得到“产业扶持到村到户”的支撑。结对帮扶干部要为贫困地区寻找合适的扶贫产业,教育培训要立足于帮助贫困人口学到发展产业的专业技能;基础设施到村到户要能为产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生态移民之后还是要帮助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贫困人口才能在危房改造后维持正常的开销。

因地制宜

贫困地区可以简单分为两类,一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这种贫困地区是指生产力低下,条件恶劣且没有开发潜力的石山区,深山区和生态脆弱区。二是“一方水土能养活一方人”但是有待开发的贫困地区。这种贫困地区是指人地矛盾并不十分突出,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的贫困地区,这种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有一定的区位优势,虽然不适宜发展传统农业但是有发展特色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的潜力。如果能解决交通、技术、资金问题,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就能被打造成金山银山。

对症下药

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要综合考虑到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扶贫的实际效果。要杜绝在没有生产力的贫困地区大兴土木之后,贫困人口依然没有脱贫的情况发生。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不宜开展产业扶持,尽量保护好当地生态,可以将当地贫困人口易地搬迁,由政府帮助这部分村民在迁入地发展产业。易地搬迁不仅经济高效,而且还能保护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针对“一方水土养得起一方人”但尚待开发的贫困地区,政府不仅可以在财政上向贫困地区倾斜,而且可以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实地考察、出谋划策以解决技术难题,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投资以解决资金难题,引导村民广泛参与以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探索出一条政府牵头,多方出力,在解决资金、技术方面难题的同时,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的产业扶贫路子。

开展围绕产业扶持的精准扶贫,顺利完成决胜冲刺,取得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做出的“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作者单位:平武县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