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属于“多重贫困”县,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由于交通经济文化等原因,从江县是全州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一个县。近年来,中央、省、州多项脱贫攻坚政策逐步倾斜帮扶,一定程度上有效改善了已有局面,尤其是高铁时代的到来有了很大的飞跃和进步。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脱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
(一)帮扶单位如何扶持。扶贫政策和要求都有了,扶贫单位也有了,可是拿什么来扶贫,用什么来扶持,有财力、有技术的可以通过相关程序和要求进行扶持,可是没财力和技术的如何扶持,光喊号召,却无行动力,真如难为巧妇无米之炊。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甚至于有“懒汉”现象存在。当少数贫困户被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
(三)自身资源优势欠整合,环境条件须加快改善。从江县虽是贫困县,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不佳,可是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有闻名中外的“小黄侗族大歌”、香猪产业、香糯产业等等。然而因为没有一系列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等,没能把这些品牌壮大打响,加上村级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给游客留下不好印象,出现留不住游客、回头率低下,进而拉动经济效果不是很显著。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是一些企业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要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
如何加快从江县脱贫攻坚和旅游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重要课题。以下是几点浅显的意见和建议:
1、旅游发展方面
(一)整合有效资源继续加快完善交通网建设,一是县级通往各县市、湖南、广西等地的高速公路、高铁建设;二是建立景点与景点间交通网络体系,减少长途跋涉等现象,突出安全、快捷、舒适等特点;三是可以借鉴发达城市旅游景点建设,是否可以考虑在一些景点铺设高架桥、索道等设施,增加旅游观光线路渠道。
(二)改善全县旅游景点周边环境经济发展,挖掘更多更好的旅游产业链,解决单一景点发展瓶颈问题,除了现有的旅游景点外,缺少更多的看点吸引游客眼球,比较单一,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吃住行等方面围绕“留得住”、“留的久”目标,把民族特色和现代、快捷、舒适等相结合,考虑走经济特色线路,实现旅游多样化;此外可以考虑创新特色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等问题,将已有的旅游特色产品进行全新的打造,增加旅游收入。
(三)增强民众服务意识,提升其自身素质,塑造良好形象。由于文化水平低,多数群众素质低下,缺乏良好的主动的服务接待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从而导致景点游客接待不热情、环境卫生差等不良现象,给游客留下不好印象,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从而为我县旅游发展助一臂之力。
2、脱贫攻坚方面
一是积极争取更多政策资金项目,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二是高薪引进人才和培养技术人才,便于扶贫项目有效推进;三是加大教育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和愿望;四是结合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寻找更多更广的渠道进行项目扶持解决再就业问题;五是围绕生态和发展底线,寻求更多的企业进行驻地投资,解决劳动力剩余问题。六是加快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为进驻企业、旅游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人民政府党政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