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深圳上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题会上,“牙签能否做大、中、小三种型号?”、“新衣服袖子,是否不用再让裁缝修改?”“做牙签”、“改袖子”引起广泛的热议。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相比于国内其他城市,较早的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但同时也率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获得了可圈可点的数据。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深圳GDP高达8608.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38.2亿元,增长7.5%;新兴产业增加值3439.26亿元,增长12.1%。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全国的增速,赢得“十三五”开局红。(人民网,2016年8月10日)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当前国内的经济新常态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战略,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在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挑战,深圳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措施,精准发力,争当新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领头羊”。
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是居于首位。深圳也始终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水平决定供给的能力、创新驱动带来新供给、创新驱动释放新需求、创新驱动开辟新市场……创新能够将供给与需求这一对矛盾体实现动态的“平衡”,能够将市场作为生产发展、结构调整的“指南针”。
积极推进产业转型。新形势、新局势没有给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留下一口喘息的机会,尤其是通过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变迫在眉睫,是赢得新时期下率先发展的唯一出路。深圳首先将一些老旧工业园“改头换面”,使其成为以信息技术研发为核心的高端产业园,再重点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规划。产业的转变为深圳的快速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重点完善保障制度。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人才又是创新的根本。如何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优势,保持高水平的创新能力?深圳一是积极推进高校建设,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二是多举措保障人才的安居,为应对当前高房价的难题,几十万套的保障房已将筹建。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唯有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推进产业转型、重点完善保障制度,才能赢得新优势、大发展,成为“排头兵”、“领头羊”。
作者单位:北川环保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