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1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年鉴社主办的“2017(第五届)中国粮食与食品安全战略峰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发表主旨演讲中指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战略和政策角度看,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予以重视。第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好地保障粮食和食物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节非优势粮食产区的生产,绝不意味着中国要放弃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应树立大食物观,面对整个国土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第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第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加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韩俊谈到,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长久不变。这实际上是强调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给农民更加长远稳定的预期。小规模农业生产经营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是中国制定农业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一方面要发育土地经营权市场,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扶持和保护普通小农户利益,发掘小农户增收的潜力。
韩俊认为,近年来玉米、棉花、大豆等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方面的改革还未完成,如果一味推后改革,农业资源配置的扭曲程度会越发严重,风险和矛盾的积累会越来越深。
针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韩俊说,过去为解决粮食供给总量不足的矛盾,我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水资源利用非常粗放,土壤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现在面临的最重要任务,就是通过集中治理把过量使用的化学品减下来,把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产能退出来,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起来,让透支的农业资源得以修养生息。我们的政策目标是使农业发展实现由产量导向向质量导向的转变,把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第一位。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韩俊表示,下一步中国要推动形成农业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统筹处理好促进农业贸易发展与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关系,在增加农产品进口的同时,还要扩大中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带动中国农民增收。从进口来看,中国农产品进口市场高度集中,农产品的进口额70%来自美国、巴西、东盟、欧盟和澳大利亚,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进口增长较快,但目前仅占中国进口农产品总额的20%。下一步中国要构建农业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统筹处理好与贸易伙伴国的关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贸易合作,完善贸易政策、拓展进口渠道。下一步中国还将更加积极地支持中国农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和农业集团,发挥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优势,以建设性的姿态,推动农业国际贸易秩序和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农业政策都不能不考虑国际市场的因素。”韩俊认为,作为一个农业贸易大国,中国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促进农业贸易发展,与保护国内产业和农民利益的关系;二是需要统筹处理好中国与各个贸易伙伴的关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第一农经内参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