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贺雪峰:农村土地没有忽然产生巨额财富的魔力

[ 作者:贺雪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07 录入:19 ]

为什么各地政府都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呢?是因为很多人都相信,农民手中的土地是很值钱的,无论是宅基地还是承包的集体耕地都很值钱,之所以农民手中的十分值钱的土地没有“显化”,没有变成巨大的财富,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市场来发现土地的价值,来实现土地价值。通过建立土地产权交易所来发现土地价值实现土地价值,就可以让农民一夜暴富。甚至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也相信,通过地票交易农民就可以将手中的宅基地换成进城所需的第一桶金。还有人说,城市建设用地动辄几百万元一亩,农民手中的宅基地也是建设用地,不要几百万元一亩,几十万元一亩总是有的。

这显然是一个误会。城市建设用地值钱,不是因为土地是建设用地,而是因为城市聚集效应使特定区位的土地具有远超过其他区位土地的价值,城市中心土地级差地租最高,一般农村建设用地即使允许进行建设,这些缺少区位优势的农村建设用地也没有进行建设的价值。

实际上,如前所述,现在各地进行的农村建设用地交易并非土地交易,而是增减挂钩指标交易。但指标并不产生价值,而只是转移价值。指望通过指标交易转移价值来让亿万农民致富,实在是不知该说什么好。

那么,农地流转能否产生价值呢?农地流转即使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产生新增价值,这个价值也不会太大。农地就是进行农业生产的耕地。农地流转切忌非粮化和非农化。也就是说,农民的土地流转给他人还是要种粮食,种粮食就不可能有高收益。既然种粮食不可能有高收益,流入土地的经营者就不可能支付得起土地的高租金。目前全国农地流转的租金最高也就1000元一亩,一般也就三四百元。到了1000元/亩的租金,经营者就风险极大,跑路的可能性极大。即使按1000元/亩计算,中国农民户均不到10亩地,每年土地租金1万元,这也不能算一个什么金娃娃吧?更何况,农民获得这个土地租金与土地产权交易所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农村土地(无论是农村建设用地还是农村耕地)并没有什么可以突然产生出巨额财富的魔力,我们不可能通过建立所谓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来“显化”本来不存在的农村土地价值。这样的交易甚至根本就不会发生。

实际上,当前全国普遍建立的各级各类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在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上的业绩也都很难看,不仅没有起到“显化”土地价值的作用,而且根本就没有农村土地产权的交易业务。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都没有任何事情做。武汉市通过要求规模土地流转必须到武交所办理签证,而将之前基层经管部门的业务拉了过来。为了让农地流转进武交所,规定凡是未经过武交所的土地流转,概不享受政府的各种农业补贴包括经营权抵押融资。也就是说,之前本来更为便利的土地流转,通过政策手段使流转多了一道手续。

在其他地方的农村产权交易所中,土地产权交易业务是没有的,地方政府又不能让这个新成立的交易所无事可做,因此将过去农村三资管理平台转移进来,或者将过去三资管理平台改称为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其实与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并没有关系。此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与彼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完全是两码事。

但正是三资管理类的所谓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所进行的非土地产权交易业务,误导我们以为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正在稳步推进,我们可以通过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来有效配置资源,来“显化”土地价值,来让农民获得土地财产性收益,来让农民获得进城的第一桶金。

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误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摘自作者文章《农村土地产权交易的幻觉》)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第一农经内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