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张培标: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作者:张培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14 录入:王惠敏 ]
    摘要: 建设美丽乡村是落实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破解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难题。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  规划设计  产业  存在问题  采取措施

建设美丽乡村是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美丽乡村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没有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农民居住条件、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建成真正的小康社会。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在工作实施中,如何“建设美丽乡村”,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误区,相应地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体制机制不顺,职责落实不清。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美丽乡村建设这项工作,有的地方归农林部门管,有的地方归组织部门管,还有的地方归旅游局、政府办公室管等等,这样就造成一个部门一个令,相应地对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要求就五花马门,建成的乡村不伦不类,没有从老百姓最迫切需要改善的生活基础设施入手,净做面子、形象工程,同中央要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相去甚远。同时,由于这些部门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又不是从事专业的规划设计工作,对创建工作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沟通起来就非常困难。还有的地方,部门之间存在推诿扯皮现象,碰到问题没人解决。

第二,缺乏是缺乏整体规划,工作随意性大。有些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政府图省钱,不愿意聘请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采取小打小闹的方式,想到哪里就干到哪里。这样就造成建设过程中,没有建设标准和要求,最多只是“穿衣戴帽”,简单地进行涂脂抹粉;而有的地方采取大拆大建,盖起了高楼大厦,搞得农村面目全非,根本就不象农村了,没有了小桥流水、传统村落,得到的却是千村一面;甚至有的地方把文化祠堂和名人宅院都统统拆掉,历史文化传承搞得都荡然无存,这种对生态的破坏、对文化的践踏,造成的后果难以估计。结果是资金没少投入,老百姓也不满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由于缺乏统筹考虑和总体设计,没有定位,更没有和周边产业、各类优势资源形成相互对接,所以建成的村庄没有特色,形不成一村一景,更起不到带动示范作用。

第三,资金、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和产业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推进非常困难。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如果美丽乡村建设没有产业依托和资金的撬动作用、纯政府投入的话,这样的创建工作一是建设进度缓慢,二是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毕竟政府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而且需要资金的部门多,甚至还有缺口现象,这无形中对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形成很大的障碍。还有就是美丽乡村建设没有持续性,毕竟乡村建设不是建完了就万事大吉,它更需要后期的维护和补充改进。

由于没有相应的产业或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一者留不住参观人员,人们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对当地的各项产业起不到引领带动作用,更达不到致富的目的;再者给政府财政也造成很大的负担和压力,拖累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说,美丽乡村的建设一定要有产业依托而且强劲十足,定位一定要准,从本地实情出发,并且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造血功能,形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永续发展。

第四,工作开展缺乏主动性。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是缺乏相互沟通,存在村干部和老百姓不积极配合,给各级政府人员开展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相应出现了畏难退缩和积极性不高等情况。二是由于缺乏规划,对如何建设工作思路不清晰,加上农民的守旧思想,都对工作的推进造成一定的影响。三是缺乏责任心和激励机制,没有明确责任和标准要求,政府人员和村干部工作没有考核好坏都一样,造成互相推诿责任。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通过调研和工作实践,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理顺工作机制,责任层层落实,细化工作任务。针对管理部门混乱现象,建议成立美丽乡村办公室,主抓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协调规划、土地、园林、财政等部门,形成令从一个部门出,标准统一。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干部的重要内容,建立有效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加强监督,针对缺乏主动意识的工作人员,给予处分和调离工作;对于村干部和老百姓也要进行耐心教育,做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采取学习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合实际情况,围绕工作能力和责任意识进行,把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组织好、管理好。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工作,发挥村规民约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基层工作的开展和方式方法的创新。

二是做好科学规划设计工作,统筹建设。制定科学的规划设计是确保建好美丽乡村的关键。要统筹考虑,因地制宜,顶层设计,分类指导,防止出现千村一面现象,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并且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同时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工作要根据资金情况,统筹考虑,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可以先从垃圾、污水和厕所改造等环境治理入手,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实施农村家园清洁工程、田园清洁工程、水质清洁工程和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还有就是规划设计一定和产业相融合,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积极发展当地的旅游业、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形成辐射带动,切忌生搬硬套、出现“水土不服”现象。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杜绝违建和滥建。

三是确保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要发挥农民主人翁的作用,调动他们投身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有实力的企业、个体老板等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也可以让农民采取资金入股或土地流转形式,形成在享受服务的时候适当缴费的方式。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争取专项资金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倾斜,政府也要加大财政奖补和税收减免力度。着力推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三要支持产业发展,允许投资人在符合国家政策方针的前提下自主经营,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和农业特色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培育现代农民,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四要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实现科教兴农战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四是增强活力,营造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宣传造势,使更多的人员关心和支持这项工程。通过新闻媒体和张贴宣传画等方式积极宣传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和工作内容;通过召开招商会和回乡创业座谈会等形式,吸引投资;建立协商机制。注重完善民情恳谈、社区论坛和评议等协商机制,通过走访和问卷的形式,把村级发展规划、公共设施建设等老百姓关心的事项一一列出,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强学习借鉴,利用专题培训、参观美丽乡村,开展奖惩评比工作。对工作中表现好的人员和美丽乡村创建的村庄进行奖励,并请他们介绍经验;对表现不好的和评比差的村庄,给予点名批评和经济处罚。

总之,美丽乡村不仅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乡愁所寄,而且也是人们可选择的生活空间;它不仅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根脉,而且孕育着我们未来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凝心聚力,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共同造福于亿万人民。

作者简介:张培标高级工程师、天津市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