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推动社会统一

[ 作者:梁漱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19 录入:王惠敏 ]

经济上,中国原为一大农业社会,近百年来受西洋影响,虽走向近代工商业,走向资本主义,但连年动乱,徒见崩溃,不见新的成功。而工商百业依托于农业,都市依托于乡村。乡村建设运动在大社会中有它的立场,在大问题上有它的方针;然而此一立场,此一方针,却能将社会各方面的要求为一最大综合;在综合上它能达于最大可能之度。

乡村建设不仅能为一时的综合而已,尤要的是能维持此综合而更调整发展。社会的矛盾在经济不进步时,还不大,亦不尖锐,而总是随着经济的进步大起来,尖锐起来。乡村建设在此处正好是提供一条路线,使中国社会的一切矛盾参差在建设进程中趋于解消,渐即调整,最后完成一体性的理想社会。这其中并无勉强,亦无神奇,只在把握一个要点;从农业引发工业,而不要从商业里发达工业。

乡村建设不是别的,就是抓住此大社会可能统一的一点端倪,而有计划地发展之,以达于社会一体性的完成。

乡村建设运动在思想上,只有倾向可见,没有独创的主义,亦没有一定的信仰。第一,乡村建设原是随着两度革命破坏之后,垂求建设新社会的运动;在思想上大致跟着革命潮流走。而中国革命恰又似追从于世界潮流。这实在是间接又间接,哪得清楚观念,只有倾向可见罢了。

第二,中国革命殆为汇合许多革命为一革命的。乡村建设运动者,大抵是些沉着肯用心的人,他们在少数激进者之后,而在多数茫然无措者之前,大抵属于开明前进一流,不违于潮流风气,此外难确言其如何如何。

第三,乡村建设运动,是应于时势需要,由南北各处先后纷起,致力于乡村者之总称。他既不起于一个人或一派人独创的领导,苟非经慢慢地淘汰与融合,不知不觉归一,固不能举一家言以概其余。这样,今日也只能说到他们思想上的倾向而止。然正以其尚在不断拣择消化之中,未曾凝固,是以可能容纳众流,形成时代思潮一大综合。凡倾向相同的人,虽思想不一致,尽可一同致力于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不仅能为一时的综合而己,其前途将更能综合各方思虑意见,而傅其归于一辙。此其所以然,有三点可言:

第一,致力于乡村,即切近事实上去求办法。事实只有一个,办得通就是办法,办不通就不算数。不标榜主义是关了彼此纷争之门。切近事实去工作,是开了彼此归一之门。此两门之一关一开,前途更大大不同。许多思想上的争论,常常是名词之争,意气之争;愈争则愈争,要想以意见消灭意见,是做不到的,只有以事实消灭之。

第二,中国过去一切运动多出于模仿外人,在思想上为被动的。今后我们将慢慢寻出其自己所应走的路,是无疑的。又自外界言之,世界潮流变化大致可睹,亦无更新鲜的可使我们再被动了。思想落于被动时,自然多分歧,渐渐离开被动之后,便可彼此接近沟通。

第三,中国社会本来缺乏相对的两面,然政府与社会,社会与政府,却不免两个立场隐然相对。大家同在社会立场,彼此情意容易相通,一旦分属两面,便生隔阂。乡村建设运动将始终守定在野地位,不拥武力,不操政权,与大社会气脉相通。而日益接近归一。

总之,此大社会之得统一,要必出于其形势之自然,而不容以强力求之(强力求得便属政治的统一,非社会的统一)。乡村建设正是此自然形势所在,吾人又从而有意识的顺成之,则事无不成。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县域经济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