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朱道林:耕地细碎化与农业现代化

[ 作者:朱道林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31 录入:王惠敏 ]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是有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流转以后的非农化及非粮化,并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二是耕地流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进而影响到农产品价格上涨。“——朱道林   本问答为《汉语世界》针对耕地碎片化与农业现代化对朱道林的采访文字。根据采访问答,形成”FOOD FIGHT 栏目之文(节选附后)。

《汉语世界》:耕地碎片化的定义是什么?造成碎片化的原因有哪些?

朱道林:耕地碎片化是指在人类对耕地进行利用过程中所形成地块变小、变细碎的过程。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自然条件下,耕地地块细碎是必然要求,如在山区乃至丘陵地区,耕地地块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都会大小不同;另外,在不同经营耕种方式下,也会出现细碎化现象,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采取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尽管解决了产权与分配制度问题,当时提升了农业生产力,但是一家一户的种植规模必然是细碎的,影响了规模效益。因此,造成耕地细碎化的原因,一是自然地形地貌条件,山区、丘陵地区比平原地区细碎;二是耕地经营方式,即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直接影响地块大小;三是耕种方式,人工为主的耕种方式容易引起细碎化,而机械化的耕种方式必然要求规模化、平整化。

《汉语世界》:很多人提出过耕地碎片化对我农业发展造成的影响,但是同时也有人认为碎片化的模式是符合中国农业的现状的,也有它的优点。对此您怎么看?

朱道林: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是“因地制宜”,因此细碎化和规模化必须针对不同地区的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山区乃至丘陵地区,机械化耕种难以实现的地区,适当地采取细碎化耕种是必要的;而对于平原地区,尤其农村人口大量退出的情况下,以农场化经营、规模化经营是必然要求,这就需要实现规模化经营。

《汉语世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为了实现农业机械化,势必要将土地整理联合,克服碎片化。请问目前我国针对耕地碎片化问题采取了那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有哪些困难?

朱道林: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之当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耕地细碎化是适应当时要求的。但是随着城镇化过程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不断减少;加之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必须机械化、规模化,因此当初以家庭为单位生产所引起的耕地细碎就难以满足现代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的要求,这就要求对农村土地进行整治,一方面通过整治平整土地,达到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整治改善农田设施,提高耕地旱涝保收的能力。因此,农村土地整治是解决耕地细碎化的重要措施。我国近年来通过政府大规模投资,在逐步解决一些地区的耕地细碎化问题,如广西的“小块并大块”就是典型案例。

《汉语世界》:耕地向产粮大户、家庭农场流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吗?

朱道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实行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通过经营权流转实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集中,既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又防止了耕地撂荒。这也是国家大力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出发点。

《汉语世界》:土地流转有没有什么风险或者副作用?实现起来有哪些困难?

朱道林: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风险是有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流转以后的非农化及非粮化,并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二是耕地流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成本,进而影响到农产品价格上涨。防范这些风险,一是加强政府监管,禁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二是严格禁止耕地流转的炒作,防止耕地流转的过高要价。

《汉语世界》:要实现农业机械化,除了解决耕地碎片化的问题之外,还有哪些问题和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有哪些政策?

朱道林:农业机械化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不能盲目推动。所谓循序渐进,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要让农业生产主体自主选择机械化的发展方式及发展速度。所谓因地制宜,就是不同地区应有所侧重,平原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可加大鼓励和引导力度。

《汉语世界》:有人认为农业机械化固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却也可能带来其他的问题,例如过剩的农村劳动力等等。对此您怎么看?

朱道林: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因此“因地制宜”很重要。不仅仅是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包括农业规模化,都必须要考虑农业人口、农村劳动力的规模,要根据长期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确定当地规模化经营的水平,这就是“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说,“适度规模”就是以人口定规模,这是新时期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基本要求。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汉语世界》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