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在洞庭湖平原,从小吃南方大米长大,30年前来北京便改吃东北大米了。实话实说,与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无论品质还是口感皆稍逊一筹。以研究经济为职业,原以为东北大米会比南方大米卖得好,可不久前赴黑龙江调研,听858农场干部职工反映,东北大米卖到南方不仅优质不能优价,就连销售也很困难。
是令人费解的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农场一位销售人员给我的解释是:南方水稻一年种两季,产量相对高;东北水稻一年种一季,品质好但产量低,价格相对要高一些。正因为价格高,国家粮库一般不收储东北大米;而南方消费者也嫌东北大米价格高,购买者不多。他算了一笔账,四川大米在成都价格4元/斤,东北大米在成都卖5元/斤,即便有人买,扣除每斤1元运费,也体现不出优质优价。
读者听明白了么?东北大米不能优质优价,是因为国家粮库和消费者都不愿多花钱买米。骤然听似乎不无道理,然而深想却有疑惑:国家粮库不买高价米好理解,因为储备粮日后要当成米卖。可消费者怎会也不买高价米呢?据我所知,泰国“茉莉香米”10元/斤,价格高出东北大米一倍却在成都卖得好,此为何故?
对我提出的疑问,农场的张副书记作了如下解答。他说:泰国香米畅销南方市场,原因是香米特征明显,同时还有进口证和专业认证,人们容易识别;而东北大米与南方大米的样子差不多,东北人自己认得出,南方人却很难分得清。消费者担心买到假货,所以宁肯低价购买当地米而也不愿多花钱买东北大米。一语道破,东北大米在南方市场销售不畅,原来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
于是让我想到了经济学讲的“逆选择”。我们知道,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可有时也会出现劣胜优汰。以二手自行车买卖为例。在“二手车”市场,卖家若将所有旧车都刷上油漆,买家会怎样出价?买家看不出车的新旧程度,当然会尽量压低出价。若买家压低出价,而卖家却对车的新旧程度了如指掌,那么就会将最旧的车先卖出,这样市场也就出现了“逆选择”。
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看,大米市场与“二手车”市场确有相似之处。大米不仅存在品质差异,而且新米也不同于成米。由于消费者对大米的差异无法识别,为了避免中计,他们不得不将价格锁定在自己认为合理的水平上。可卖家总比买家精,对卖家来说,既然大米优质不能优价,当然也不会将优质大米卖给消费者。
目前国内大米市场的现实,正好印证了上面的推断。听农场的同志讲,前几年东北大米本来已有几个不错的品牌,由于优质不能优价,有的粮商便将东北大米中掺入南方大米,或者用成米冒充新米卖。几年下来,消费者并不认为东北大米好过南方大米,结果呢?不仅把品牌卖倒了,而且还让东北大米陷入了“价格越低,供给品质越差;供给品质越差,价格越低”的怪圈。
这样的结果令人尴尬,也令人遗憾。不过事已至此,当务之急是要研究如何亡羊补牢。让我们再次回到“二手车”市场,经济学说:“二手车”市场所以出现逆选择,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反过来理解:若要避免市场出现逆选择,必须让买卖双方之间信息对称。此推论在逻辑上肯定没有错;问题是在操作层面很难做到,即便能做到,所付出的交易成本(信息费用)也会非常高。
举例说吧。为了让市场信息对称,人们通常想到的是请权威机构(专家)给大米作鉴定,并将鉴定结果公之于众。我不否认这样做有助大米市场的信息对称,可同时也会带来两大难题:一是请权威机构(专家)作鉴定需支付相应的费用;二是权威机构作鉴定并不能保证粮商不再偷梁换柱,最终还是难以避免“逆选择”。
说我的观点:“逆选择”起因于信息不对称,但关键却在价格锁定。我在本专栏曾撰文讨论过格雷欣定律,大多数学者认为,“劣币驱逐良币”是人们关于金银货币磨损的信息不对称,其实不然,金银货币的磨损程度明眼人一看便知。货币市场出现逆选择,真实原因是货币磨损而法定价格不变。既然劣币与良币的价格(购买力)相同,劣币当然会充斥市场,良币会被储藏、退出流通。
同理,国内大米出现逆选择,归根到底也是价格锁定。大米品质不同,价格一旦被消费者锁定,粮商则别无选择,也会先卖出质量相对差的大米。由此看,要改变市场逆选择,就必须打破价格锁定。对价格解锁经济学提出过两个办法:一是商品按质定价。比如将东北大米按品质分为甲、乙两等,甲等定价每斤7元;乙等定价每斤5元,由消费者自主选购,这样价格锁定即可解开。
价格解锁的另一方法,是“价格歧视”。读者不要望文生义,价格歧视没有贬义,是指对同一产品按不同需求定价。显然,价格歧视不同于按质定价:飞机头等舱与经济舱票价不同是按质定价;同一架飞机的经济舱,白天航班与红眼航班票价不同则为价格歧视。也许有人问,同一产品为何可以定价不同?答案是消费者需求不同。同一本书,精装本比简装本价格高30%,并不是精装本的成本高30% ,而是有人愿出高价买精装书。
留心观察,现实中人们收入不同,需求层次确实存在差别。一般地讲,低收入者追求经济实惠,高收入者追求消费品质。正因为人们需求层次不同,卖方才有可能实行“价格歧视”。这里要指出的是,价格歧视虽不同于按质定价,但两者可以结合进行。前面在讨论按质定价时我将东北大米分为甲、乙两等,甲等定价7元;乙等定价5元。若引入价格歧视,价差可拉得更大些:比如将甲等每斤可提至10元;乙等可降至4元。
当然这只是卖方定价,价格高低最后还要看买方能否接受。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卖方若希望优质优价,就得主动采取差别定价,若自己不拉开价格,价格就会被消费者锁定。价格一旦被锁定,市场将不可避免出现“逆选择”。经济规律如此,我们谁也无法抗拒,更无法改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学习时报》2019年9月4日第2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