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余培发:嘉陵江流域南充嘉陵段综合开发研究

余培发:嘉陵江流域南充嘉陵段综合开发研究

作者:余培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授权发布) 更新时间:2014-9-3 录入:李艳

一、嘉陵江流域南充嘉陵段概况

(一)嘉陵区地理概况。嘉陵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充市西南部,嘉陵江中游西岸,属嘉陵江水系。全区幅员面积1170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05°45′-106°00′,北纬30°27′-30°52′之间。东与高坪区隔江相望,南与武胜县接壤,西与蓬溪县毗邻,北与西充县、顺庆区相连。全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形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以丘陵为主,一般海拔在300-500米之间,东南部位于嘉陵江边,属平坝地带,海拔高280米左右。

(二)嘉陵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近年来,嘉陵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努力走契合嘉陵实际的科学发展道路。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经济转型升级迈出重大步伐。2013年,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19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增长2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亿元,增长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工业增加值78亿元,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70元,同比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6724元,同比增长20%。全区外经外贸持续增长,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直接出口增速保持全市第一。

(三)嘉陵江嘉陵段地理现状。嘉陵江干流在嘉陵区境内全长67.2公里,主要流经地段包括火花街道办、凤垭街道办、文峰街道办3个街道办事处和河西乡、李渡镇、新场乡、临江乡、吉安镇、土门乡6个乡镇。此外,在嘉陵区境内,与嘉陵江干流相连的还有西河、曲水河、安福河和凤垭河四条支流,西河在嘉陵区内流域面积为251.4平方公里,安福河在嘉陵区内流域面积为333平方公里,曲水河在嘉陵区内流域面积为213.1平方公里,凤垭河在嘉陵区内流域面积为16平方公里,凤垭河属间歇性山沟小溪流。

二、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综合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的综合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嘉陵江流哉南充段的区级综合开发利用没有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没有详细的规划方案。二是开发利用仅停留在单纯的对水电的开发利用,而对灌溉、工农业结构调整、旅游交通、城镇建设等综合开发利用重视不够。三是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还没有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尚未成为主导,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状况依然存在。四是沿江绿化现状极不平衡。就嘉陵区而言,城区绿化较好,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25平方米,但嘉陵江段绿化薄弱,沿岸尚有宜林荒地(包括疏林地、河滩地、25度以上坡薄地和低效林地等)36841亩未绿化。城区和沿江地区形成了极不平衡的绿化现状。五是嘉陵江南充段流域水质污染已经比较严重,主要污染特征呈有机型污染,枯水期水质最差。六是河岸乱采滥挖,沿江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三、对嘉陵江流域南充嘉陵段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嘉陵江流域南充嘉陵段的综合开发利用要坚持立足近期、着力中期、兼顾长远、整合优势的思路,实行错位发展,形成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沿江新型工业。以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纽带,以石化、汽车汽配、丝纺、轻工、食品为支撑,发展水电、培育高新,形成一批规模大,市场覆盖面广,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企业,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是密切配合南充市经济开发区石化产业园区狠抓千亿产业集群、千亿产业园区和百亿企业培育,努力做强嘉陵工业承载地,持续高标准推进嘉陵工业集中区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天井沟、何家沟、甲子沟支线道路建设,力促天然气分布式冷热联产项目尽早开工。三是全面实行新入园企业预审,加快小微企业发展平台打造和园区功能配套,积极推进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公共租赁住房、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厂房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总体格局。四是努力做强做大食品饮料、机械汽配、石油化工、丝纺服装、建筑建材五大产业集群,加大技改投入,积极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五是坚持由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实施污染物总量削减工程,逐步淘汰或改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努力招引一批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低耗、环保企业。六是加快为南充化工园区的原材料和产品提供运输服务的河西化工和大件专业作业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为李渡周边企业、城市建设所需散杂货及贸易往来货物运输服务的李渡散杂货作业区建设,充分运用嘉陵江水运资源优势,扩大水上运输能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二)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沿江现代农业。树立现代农业观,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发展沿江农业。一是依托城市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扶持培育有实力、真心搞农业、真诚带农民的农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业主大户,做大优质苗木基地、伏季水果基地和蔬菜基地,打造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片。二是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的发展思路,发挥沿江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依托天兆畜牧、鹰金钱食品等龙头企业,加快生猪繁育、养殖、加工业的发展。依托汇源果汁、凸酒酒业等龙头企业,加快柑橘、粮食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依托圣峰丝绸、千年绸都第一坊酒业、顺成纺织等龙头企业,深度开发和利用蚕桑资源。三是结合环境保护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创建有机品牌,有效避免化肥农药对嘉陵江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四是发展速丰林,改造低效林,增大经济林。利用高坝河滩之地栽植杨、柳等速丰林,利用坝地发展蚕桑、水果和花木,改造部分杂灌,补植常绿乔木,最终实现乔、灌、草相结合的森林植被。

(三)立足打造精品线路,大力发展沿江生态旅游业。嘉陵区作为千里嘉陵江流域唯一以江命名的县区,大力推动嘉陵江旅游开发,紧紧依托“中国绸都”的品牌效应,围绕丝绸文化这一发展主题,集中优势资源,拓展发展载体,高规格规划、高起点建设了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打造了“千年绸都第一坊”旅游景区、丝绸文化主题公园、凤垭山风景区,带动全区沿江旅游业发展。今后要进一步整合嘉陵江等优质资源,以“四城两园一山”为平台,切实抓好沿江旅游开发,加快推进现代新城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景观。一是通过盘活低效城市用地和存量土地资源,实现主城区的挖潜扩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项目,加快大型商业商场、星级宾馆、文化休闲设施配套,综合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二是以“嘉陵江永久的记忆——朱凤国际度假中心”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打造五星级度假酒店、嘉陵江游艇码头、水上游乐中心及温泉体验中心,并带动凤垭山东侧片区和文峰片区开发,顺江南下拓展城市空间。三是围绕“三国文化”、“都尉典故”、“凤棲宝地”等主题,在泥溪河沿岸打造风情文化小镇或酒吧街区,形成居民休闲聚集之地。四是依托西内环(黄莲湾—张关垭)和黄莲湾—西河南路建设的契机,加快殡仪馆搬迁,开拓城市新空间,激活城市盲区。五是进一步拓展现有工业园区规模,把有限而宝贵的资源配置给好企业,努力建成川东北品牌工业园区,适时推出工业旅游。六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举全区之力,支持南充石化工业园区建设,重点抓好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和还房建设等工作,同时抓好沿江景点打造。七是围绕“生态嘉陵、运动凤垭”主题,依山就势打造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运动娱乐为一体的国家4A级风景区,建成南充城市花园和川东北休闲旅游目的地。八是加快推进“嘉陵第一曲流“旅游区和以文峰天蚕部落、猪山公园和火花香江乐园为主的嘉陵江旅游区以及以双桂田坝会馆、西河风光、太和白鹭等为主的西河旅游区建设,提升城区知名度,推进嘉陵生态特色旅游业发展。

(四)立足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沿江特色城镇。结合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产业新城、生态新区”的定位,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突山特色,综合开发、功能配套”的方针,积极实施城镇发展战略。以主城区为中心,以中心集镇为支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镇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城镇体系。一是加快主城区建设,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围绕“六纵、六横、三区、一山”①的城市总体规划,加快老城区提档升级,努力拓展城市空间,有效提升产业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文明、卫生、生态、环保“四城”目标,努力把嘉陵建设成为山水、文化、生态、产业并蓄的和谐宜居城市。坚持以“土地整合注入合力,路网建设拓展规模”的原则,重点推进文峰片区、黄莲湾片区的开发与建设,重点启动防洪堤、滨江大道文峰段建设,构建交通主骨架,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科学规划和建设公交站点、人行天桥。抓好城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成城区电线、电缆入地工程,加强城区供水、供电、供气、信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截污干管30公里,完善城区雨污分流。完成小山子河、泥溪河、西河嘉陵段河道整治。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二是推进小城镇建设。把握现有中心场镇和一般场镇的基本发展方向、性质和规模,引导工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集聚,引导发展城郊型、工业型、商贸型、休闲型城镇。围绕城镇经济搞好配套发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城镇环境,将李渡等乡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吸引力的次级区域发展中心。尤其是李渡镇,要结合南充化学工业园建设,主动融入产业新城,不断增强服务功能。

(五)立足可持续发展,大力加强沿江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坚持生态立区,实践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大力加强沿江生态系统建设,构筑嘉陵江中游绿色屏障。保护与合理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全面塑造“绿色嘉陵”。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抓好嘉陵江生态绿化工程、绿色通道、湿地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小型自然保护区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打造一批 “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积极构建环境优美、生活进步的生态社会体系。二是发展生态产业。坚持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育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开创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原料林、特色干果、苗木花卉、木本药材、林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工程。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文峰耀目坝、文峰安乐坝、桓子河右岸以及沿江河乡镇场镇段防洪堤建设。疏浚桓子河、曲水河、吉安河场镇河段,整治双江桥等病害水库。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灌溉泵站、山平塘、石河堰。新建赵子河、大石岩、玄祖庙水库。改造完善升钟一期工程农渠,启动建设升钟二期工程。修建双江桥水库、六方碑水库、雷火观水库配套渠道,继续加快大型灌区配套工程的续建和节水改造。

(六)立足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大力加强沿江水污染治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集中解决嘉陵江嘉陵段流域突出的水污染问题。一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严格划定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逐步开展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划定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的监管。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要分别确定一级、二级保护区边界,并设置明确的界限标志;嘉陵江嘉陵段干流上的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要设置饮用水源河段界标;地下水水源地要明确划定保护区边界,保护区内设置明显的公告标志。健全饮用水水源水环境监控制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制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实施方案。严格依法执行排污口关停、垃圾清理、水产与畜禽养殖控制等各项环境管理措施,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的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应急保障体系。二是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杜绝重大污染事故发生。限期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消除污染事故隐患,完善事故应急设施。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强制淘汰污染严重企业和落后工艺、设备与产品。对未纳入本规划的工业污染源,由各地制定治理计划,限期完成。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从严审批新建与扩建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切实加强“三同时”验收,做到增产不增污。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确定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实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三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控制城镇污染。加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的原则是“管网优先”,大力推进雨污合流管网系统改造,管网建设应统筹考虑城镇水域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的能力和效率,促进改善城镇水域的环境质量。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现有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要统筹兼顾,配套建设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在李渡镇和文峰镇优先建设污泥集中综合处理处置工程。四是农业开发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治理面源污染。合理控制化肥施用量,禁用高毒和高残留农药,逐步降低农田退水对水体的污染。加强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开展畜禽渔业养殖污染、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乡镇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推进农村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水、改厨、改厕,建立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城镇垃圾转移到农村。

注:①六纵:即陈寿路、都尉路-维康大道、明高路-于陛路、长城路、嘉南路、滨江大道;六横:即长兴路、南荣路-宝光路-雅豪路、耀目路、春江路、茶盘路、鑫福来路;三区:即黄莲湾商住片区、嘉陵工业园区、南充化学工业园区;一山:即凤垭山。

作者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兼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会员、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生态经济教育专业会理事、振兴东北工作城市顾问、中国当代农业高级专家、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和四川省南充市第四届社科联委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湘ICP备180169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