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您愿意交出粮补用于建设新农村吗?

[ 作者:王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8 录入:吴玲香 ]

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发布今年的1号文《关于复制推广我省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的通知》,总结了30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要求各地切实落实复制推广工作,将之作为2017年的工作重点。30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中,清远占了16项,其中一项就是“创新整合涉农专项财政资金”。

“原来祠堂门前是一片没膝盖的荒草,现在变成了绿茵茵的草坪、篮球场,夏天晚上村民在这乘凉、打球,很热闹!”说起村子的变化,清远英德市九龙镇塘坑村大岗村小组组长黄水英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

大岗村的嬗变要从清远市进行农村综合改革、整合普惠性涉农资金说起。2016年4月,国家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市县试点,清远成首个地市级试点。大岗村所在的九龙镇便是清远市涉农资金整合试点,试水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

村民的种粮补贴交给了集体

走进大岗村,只见一排青瓦白墙,古色古香,墙上画满了各种宣传画。祠堂门前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坪,石桌石凳和各种健身器材分布其间。鱼塘十分干净,绿波粼粼。只有村前公告栏的照片还记忆着这个村庄的过去:荒草萋萋,土墙脱落,甚是破败。

“以前村里没有钱,没人管,村前屋后脏乱差。”村民黄神妹说,现在的变化得益于村民团结起来,将涉农资金整合到集体。黄神妹家里有4亩地,每年有几百块钱的种粮补贴,但田早就丢荒不种了,补贴用于交电费或买油盐等生活用品。“补贴不多,也没在种地,就交给村集体搞建设。村里有了钱,搞什么也好搞。”

“虽然整合的涉农资金数目不大,但让村集体实起来了。”黄水英说,2014年村里整合涉农资金,每年有11700元,3年整合了3万多元。随后,大岗村大搞美丽乡村建设,村民每人集资1000元,再加上卖集体松木的20多万元,一共投入近60万元,投工投劳1000多人次,不仅完成了道路硬底化和村前公园建设,还完善了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每天有专人清理。

九龙镇寨背村的水迳水利陂头年久失修,渗水严重,影响到寨背、担水迳、湴田村三个村小组。原来村小组没有集体收入,想重修陂头一直有心无力。2014年9月,寨背等三个村小组拿出整合的涉农资金6万多元,加上政府补贴资金,不仅重修了陂头,还修建了七八百米的“三面光”水渠,解决了365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村与村的“攀比”激发积极性

2014年5月,九龙镇寨背村整合涉农资金,仅12天,全村10个村小组就全面完成资金整合工作,也是九龙镇第一个100%完成涉农资金整合的行政村。“整合涉农资金,组织建设是关键。”寨背村支书陈凤仙说,党支部没有下移、村民理事会没成立前,干部和村民间沟通难;后来寨背村下移成立了9个党支部,成立了10个村民理事会,“沟通的桥梁多了。另外,除了党员和理事会成员,我们还发动村里的能人,他们更有说服力”。

“村和村之间有竞争‘攀比’心态,利用这种心态激发村民积极性。”九龙镇农业办主任彭卓威介绍,九龙镇最初以枫木村的老鸦山村小组、塘坑村的活石水村小组作为涉农资金整合、建设美丽乡村的典型,组织其他村组干部和村民去参观。“同属一个行政村,凭什么活石水搞那么好?我们也可以的!所以大家都愿意把补贴拿出来。团结起来搞什么都能搞好。”塘坑村的大岗村小组村民黄伙荣说。

基层自治下移实现自我监督

涉农资金整合后,如何使用、监管成了另一课题。陈凤仙说,村小组使用涉农资金时,首先要立项说明,召开村民或户代表大会通过,再由村民理事会向村委提出申请审批,公开项目合同、投资预算、开支等信息。村务监督委员会也会定期对涉农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查询监督,“尽量使用转账方式,避免现金”。“在财务使用上,要避免只有一两个人签名。”彭卓威说,村民理事会少则三人,多有七八人,一个人往往代表村里宗祠不同房的利益,所以要求至少有3-5名村民理事会成员签名,“让他们都有知情权”。

“实际上,基层自治下移后,村民理事会有着天然的自我监督体系。”清远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办主任鲁小鹏说,自然村是熟人社会,具有天然的监督能力。涉农资金整合需要每个村民自愿同意签字,使用情况也都在祠堂公示,每一分钱用在哪都会有说明。“对着列祖列宗,谁敢造假?有敬畏的。”

涉农资金整合令1+1>2

“整合涉农资金不仅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更激发了乡村建设的内生力量。”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周应恒说,以往涉农资金涉及多部门,往往各自为政,无效投资很多。清远市不仅整合非普惠性涉农资金,还整合普惠性涉农资金,小钱大用,实现了效益1+1>2,更调动了村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不再是‘长官意识’决定村民干什么,而是村民自己做主干什么。”

“补贴直补给农民是为了防止资金被挪用,但清远通过自治架构下移有效解决了整合后的监管问题。”周应恒说,行政村下辖区域往往很大,自然村之间距离远,村民没有利益关联,信息传播不畅通;现在村民自治下移到自然村,自然村是熟人社会,信息能够有效传播,比村务信息公开更有效,实现了自我监督。

去年8月,受农业部委托,周应恒率评估组到清远开展农村改革试验区中期评估工作。他认为,清远通过“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有效地把各种社会关系如老师、退伍军人、乡贤能人等组织起来,实现村庄的有效治理、有效建设,“调动农民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这是清远农综改最大的成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南方农村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