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色小镇”这一概念正由浙江推广全国。
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同时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也公布了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发改委在意见中指出,发展美丽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围绕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曾任杭州市市长、住建部副部长的仇保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以及来自杭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特色小镇研究者、实践者们展开了探讨。
“政府管理特色小镇的策略要改变”
发改委在意见中指出,要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
11日,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国务院参事,曾任杭州市市长和住建部副部长的仇保兴介绍了特色小镇在浙江实践的四个版本:1.0版,小镇+一村一品;2.0版,小镇+企业集群;3.0版:小镇+旅游休闲;4.0版:小镇+新兴经济体(并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修补,生态修缮、产业修复的主力军。
仇保兴强调特色小镇的社会系统的复杂特征,因此,应避免“以GDP论英雄,用投资来论英雄”,他指出,特色小镇不能用我们传统的产业规划所覆盖。他举例说,“比如说阿里巴巴在杭州,我们从来没有规划过它。所以这些不可预料的事物之间,有几个我们是可以确定:比如说这些主体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跟城市的差异,产业之间的差异,城市很小镇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
“4.0版的产业所形成的自主性,它是挑战我们传统的。因而,你把它看成一个企业的孵化器,所以政府管理小镇的基本策略要改变,要激励而不是取代,要简政而不是专政,要护航不是包庇。”仇保兴说。
对于特色小镇怎样考核?仇保兴给出了发散性意见:“跟以往小镇的一个重大区别是,特色小镇是跟新兴产业相结合,所以它是以成长型作为我们鼓励、激励的指标体系。但是这个怎样考核,这是一个新的课题。”
特色小镇建设应因地制宜
“面对今天这样一哄而上的特色小镇现状,因为上面有要求,有政策,地方政府仓促应战。”深圳东方小镇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雪如此描述。
沈迟认为各地方应根据地方特色考量。他说,“浙江有浙江的特点,而且从浙江来讲,有特色镇,也有特色小城镇。我觉得从全国来推广,应不拘一格。一些地方可以复制(特色小镇),但是全国很多地方是复制不了特色小镇的。”
事实上,浙江的县域经济在全国确有其独特性。近期颇为出名的“基金小镇”所在地的杭州上城区区委常委来剑波表示,希望把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打造成中国的格林尼治。“我所参与从事的玉皇山小镇的建设是未来城镇化改革中的一个尝试。”
仇保兴表示,特色小镇要建立在新的理论基础上。他表示,小镇应与周边“共生”:“好的小镇能够主动弥补主城市的缺陷,能够发挥城市修补,产业修缮的作用。它能够跟周边的小镇,能够补他不足。如果是差的小镇呢,就构成同质化,甚至相互竞争资源,相互冲突。”
此外,仇保兴还提到小镇的“多样性”:“因为每一个小镇是多个特色,而且这种多个特色之间,协同作用形成多样性。这种多样性越好。”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文旅情报站(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