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记者洪治 北京报道 12月17日,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的以“五大发展理念与全面小康”为主题的“2016第十一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发表了题为《现代农业:新形势、新定位与新举措》的主题演讲。他强调:中国农业可以是强势产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很重要,农民增收很重要,如何把握农业发展?就要了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定位与新举措,张红宇就此做了解读。
2016年是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一年。这些变化重点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农业在提供农、林、畜、渔产品外,还不断涌现包括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互联网+等多种新动能;第二,随着农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朝高端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满足这种不断变化的多层次需要成为了新趋势;第三,上百万家家庭农场和各种各样的合作社发展使农业的经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第四,农业经营理念从保数量增长变为重品质、重效益、重竞争力的提升。最后,对农业的支持保护理念由过去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转为政府引领,撬动社会资本的模式。
农业发展的这些新形势要求对农业有新定位。“在发达国家,无论是如美国这样的资源型大国,还是荷兰这样的资源型小国,农业无不表现出强势产业的特质。”张红宇强调,“经过了改革开放38年发展,中国已经具备了把农业由弱势产业转化为强势产业的坚实基础。”这个基础不仅在于我国的粮食、肉类、水产品三大农产品供给位居世界首位;不仅在于高端农产品消费方面的巨大竞争力;不仅在于近15年来农业在劳动生产效率、社会资本投入等多方面的巨大成长性;更在于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把握新形势,明确新定位,更重要的是要有新举措。张红宇透露:“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在土地、经营制度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政策调整等方面做文章。”
在土地方面,要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立,从而提升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和标准化,使规模经营产生效力。在经营制度方面,则要秉承多元、融合、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使新型的经营主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之下,不同主体找到自己不同的定位。在支持保护政策调整方面,将在已有的包括价格、补贴、金融保险、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保护框架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据悉,本届论坛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小康》杂志社联合主办,北京信安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兴社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冠群驰骋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网络空间协会特别支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小康网 2016-12-1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