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提高建设用地利用强度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国家的建设、城市的发展需要占用耕地,如何确保一定数量的耕地很关键。11月30日上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就《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印发实施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周建春在发布会上表示,整个城乡建设都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去年,我们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起开始划定城市的开发边界,控制城市对周边优质耕地的占用。同时一些独立选址的建设也要严格按照节约集约的要求,严格控制,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和投资强度,改变以往那种粗放式的发展、粗放式的利用土地,城市‘摊大饼’向外无序蔓延的态势。”周建春说。
周建春表示,对于确实要占用耕地的,按中央的要求,要“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确保18.65亿亩耕地的红线不减少,不突破。
《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提出,到2020年将完成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和严重污染耕地的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到2030年不宜耕作的土地将全部完成退耕还林还草的任务。
国家林业局退耕办主任周鸿升表示,到2020年,包括2014年到2016年已经安排的3010万亩,预计可以退耕还林还草8000多万亩。待各省明年上报任务需求后,国家林业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中央提出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从当前耕地、草原、河湖过度利用开发现状出发提出来的。从耕地的角度来说,《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的目的也是保护耕地。相关措施都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为前提,国家的粮食安全要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周建春说。
今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印发实施。调整后,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65亿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5.46亿亩以上,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071.93万公顷(61079万亩)之内。
“要严守耕地的红线。退耕、休耕、轮作,都要以18.65亿亩作为前提,这是中央定的一条红线。在这个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建立了耕地目标考核责任制,根据各地的耕地资源的状况和条件,把18.65亿亩分解到了全国各个省(区、市),省再分到市、县,层层建立耕地保护目标的责任机制。”周建春说。
周建春强调,耕地的轮作也好、休耕也好,它还是耕地,并不改变耕地的用途,只是由于休养生息的需要暂时退出耕作。
《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提出,将优先保护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按照中央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农田要在15.46亿亩以上,这是必须要保护到的。今年的1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中央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土资源部今年已经在开展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工作。目前,106个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已经审核论证,全域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也在推进。”周建春说。
《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把加大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力度作为很重要的措施。对此,周建春强调,要提高耕地质量的等别,规划里提到要提高一个等别的要求,提高一个等别相当于一亩地提高100公斤的粮食生产能力。目前,《全国“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已经报到国务院。按照中央的要求,整治的目标是,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完成8亿亩,力争10亿亩。这对保护耕地、确保耕地的休养生息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2016-12-01(记者/郭锦辉)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