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文化复兴

[ 作者:姚红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8 录入:王惠敏 ]

美丽乡村的建设从本世纪初的村庄环境整治和建设开始。2005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开始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为目标的农村全面建设,2008年,湖州安吉把美丽乡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品牌凝聚人心、集聚力量、协同推进,并迅速在全市推广,并上升为全省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把美丽乡村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湖州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

农村建设的进程与我国城市化进入加快提速期同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在加大农村投入的同时,农村资源(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农村土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城市流动,出了巨大的虹吸现象。土地的城市化领先于人的城市化,农村的发展空间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要素支撑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农村宅基地等集中连片的整理,多余的建设用地被复耕,其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办法被调剂到了城镇,土地的差价成为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投入的重要补充。伴随着这样的过程,人与生产资料的关系被改变了,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始成长和进入农业领域;人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方式改变以了,社会组织和社会治理都在孕育着新的发展和变革;传统农民对自身权益和自我价值的认识也改变了,对生活的体面和社会的尊严的追求开始自觉凸现。乡村文化面临重构,传承和发展引发人们的高度关注,直接的表现是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工程的实施,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以及宣传文化部门所组织的“送文化”、“种文化”活动等等。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后,各地开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文化建设的倾向开始纠偏,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湖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丝绸文化、湖笔文化、茶文化的发祥地,鱼文化、笋竹文化闻名遐耳,历史上有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之说。通过这几年的考古发现和挖掘整理,湖州的瓷文化、孝文化、治水文化也是源远流长。还有耕读传家的民风、近代的藏书文化等等。湖州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建城近3000年,钱山漾出土的丝绸织片证明在4500年之前,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已经学会了养蚕纺丝织绸,再往前推,在良渚文化之前,湖州已经人工挖掘运河、烧瓷。这两年,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区)考评中,安吉县、德清县评分列前两位,全省六个示范县(区)中,湖州独占两位。农业现代化实现度全省测评中,湖州连续几年位列全省第一,是全国第二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设区市。我们的市校合作共建美丽乡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们首创了“1+1+N”产学研一体化农推联盟,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举办了全国第一家农民学院,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业培育的主阵地。所有的这一切都凝结成新世纪的乡村文化。

从文化的系统、整体、协调性出发作一审视,现实中乡村文化建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受部门条块分割影响,对文化更多地从狭义上把握,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系统配置、协同推进,缺乏乡村特色文化品牌的凝练、打造和经营,缺乏具有时代特征和特色元素的文化名片。其二,受急功近利的影响,简单地追求用城市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农村文化市场,制约了对乡村文化的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和传承发展,缺失了文化的生活根基、乡土气息、生命活力和发展潜力,缺失了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反映内容的丰富性,农村常住居民成了“乡村文化”的观望者而不是参与者、互动者。其三,受人才短缺的影响,文化建设成为一个相对滞后的建设项目,快速推进的物化建设往往缺失了文化的“魂”。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文化的融入,也只能表现为文化的简单的外在叠加,所谓文化附加值也只能是叠加其上的文化产品价值的附加,溢价率低,升值空间缺乏。有的甚至成为画蛇添足的过度包装。其四,受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互联网+和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外来文化和多元价值观,造成对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极大冲击,快餐文化和金钱拜物教,导致并加速了人的异化,浮燥心理下缺失了工匠精神,人生彷徨中迷失了理想信念,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不遗余力中缺失了基本的人伦道德规范,安身立命与安心立命的矛盾冲突中出现了精神缺钙、精神亚健康的群体。其五,受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居住方式的改变带来了社群结构和邻里关系的改变,原来的社会治理组织,包括村民自治组织,在治理范围和治理功能上都与变化的情况不相适应,新兴的社会组织发育明显滞后,新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法律地位还不明确,社会组织的运行模式和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备,所有这些让时下的文化缺失了一份浓重和厚醇。

实现乡村文化的复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和重要任务。明确补短板的目标,落实补短板的措施,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乡村文化复兴,这是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跨越,从“外在美”向“内在美”升华,从“一点美”向“一片美”拓展的题中之意。文化是“魂”,形神皆备的具象打造,精、气、神的和谐统一,是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湖州市农办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知行三农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