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九大部门联合发声:力挺乡村游

[ 作者:旅游微观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26 录入:吴玲香 ]

原题:九大部门联合发声:力挺乡村游 农村即将变成风水宝地

乡村游是基于乡村田园的一种生活,是基于“村”和“农”的一种新型度假方式。乡村游不再是一种短时消费,而是一种建立在休闲度假与消费为一体的持续性消费观。

一、九部门联合发文:力挺乡村游

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银监会、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森林旅游休闲康养,有关财政资金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

二、五大致命点使乡村游变成乡村“忧”

随着乡村游的火热,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在发展乡村游的同时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

乡村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 新型交叉式的产业,其产品是一种旅游新产品,同时又是一种现代农业管理方式。受经济发展水平及非专业人才发展认识不足的影响,使乡村游产生了诸多问题。比如:只注重其旅游功能,未已生产为核心,无农业经营收入,仅靠旅游收入维持其发展,结果在旅游淡季的时候,导致人们收入严重不足。再一个,就是首本思想,只专注于农业本身的发展,不将旅游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策略,固本使乡村游陷入停滞的状态。

季节性强,旺季过旺,淡季过淡

乡村游的淡旺季一般与农产品的成熟期相关联,如何度过淡季?成为了乡村游的另一大问题。

设施落后,服务理念不足

由于乡村游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一些乡村游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生活习惯、设施设备、卫生意识等方面原因,一些农家旅馆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各种生活用水随意排放;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一些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由于缺乏必要培训,服务程序不规范。另外, 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全局和长远观念,对外来游客肆意漫天要价,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出现。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乡村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产品单一,缺乏特色

按照产品的功能,乡村旅游大致可划分为 观光型、参与型、度假型三种类型, 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大多停留在观光型阶段,对于挖掘民俗和乡村农耕文化方面还做得十分不够,参与型、度假型产品不多见。同时,由于个性的缺失难以形成有特色的产品,极易被复制克隆,造成很多产品的同质化。另外,未能形成产品体系,既缺少主打产品,又缺少衍生产品和伴生产品,产品的谱系和延申不足。资源形态未深加工为产品形态,产品深度化不够。

急需提高市场意识

现如今全国很多地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速度迅猛, 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渐成气候。但是有些地方乡村旅游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导,经营者的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更缺少对项目的精心包装、策划与推介,市场辐射能力较弱,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市场占有率低。

三、如何借力国家政策打造出有特色的乡村游

由于国家大力发展精准扶贫战略,以乡村游为一大策略的精准扶贫计划开始迅速发展,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参与。乡村游是依靠当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很多地方在发展乡村游产业时, 缺乏节约和保护的忧患意识,令乡村游陷入了一种自行毁灭模式。

避免盲目从众

由于期间国家建立了多种形式的“示范区”以至于好多的地区拉开了模仿抄袭的做法,自行扼杀了本地应有的特色。;

避免急于求成

一些地区为了尽快的达到盈利的目的,不惜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没有合理的规划,盲目开发,将一些本应不搭的娱乐设施硬生的套到乡村风景中,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

避免劳民伤财

很多地区拿着国家级贫困区县的补贴资金,来搞一些形象工程的建设,不求实际惠民出发,大费周折,劳民伤财。

避免本末倒置

很多地区放着自己的特色不去挖掘开发,而是引进西方的洋风特色来打扮自己,缺乏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意识,盲目从外,使自己的深厚文史资源,随着开发的过程而渐行消失。乡村游最大的特色就是“乡土味”,一些地区在发展中自行决断认为“乡土”不够时尚,应该引入外部“时尚”资源来促进本土的发展,不惜以牺牲特色,破坏资源为代价。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旅游微观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